【核心素养目标】书法天地(一)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书法天地(一)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书法教案(书法天地)
教学版块(课题) 书法天地(一) 课时 4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悟书法作品的艺术美,并从书法艺术作品中体会文字、有中国特色等传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语言应用:学生了解书法术语布白和牵丝。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思维能力:通过赏析,启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实步学会欣赏书法的方法。审美创造:不同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 了解书法家及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了解书法术语布白和牵丝。
教学重难点 感悟书法作品的艺术美,并从书法艺术作品中体会文学、历史等传统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学具准备 笔、墨、纸、砚、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利用点名册点名,将未到的学生及时做记录。一、引入课题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 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本课我们到书法天地去欣赏艺术瑰宝吧!二、课程新授布白布白是一种书法术语。指安排字的点画间架和布置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空白关系的方法。字的点画与空白均有繁简、短长,结体也有大小、疏密、欹正。书写时必须因宇生势,灵活多变。布白得当,即能使字和字之间产生错落参差而又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牵丝牵丝是一种书法术语,亦称“游丝”“引牵”“引带”。指书写点画时由于笔势往来留存于先后笔画之间的纤细笔道。牵丝纤细如发丝,挺健利落,有上呼下应、意气通畅的作用,可以表现出书家功力。《伯远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珣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睛帖》、王献之《中秋帖》并称“三希帖”。此帖笔画瘦劲,结体较开张,布白参差错落,笔画牵丝连带,上下呼应,如行云流水,舒朗,飘逸。 佳作欣赏一郭沫若《行书中堂》郭沫若此《行书中堂》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足见其功力深厚,气贯笔端,形神兼备,处处流露出一种“文”的气息,藏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 佳作欣赏二郑诵先(草书鲁迅先生诗一首》该草书章草规矩,用笔饱满,结体古拙厚重,风格朴茂古雅、浑厚苍莽;随手落笔,圆满天成。作者简介:郑诵先(1893-1976),名世芬,字诵先,号研斋,别号勉堪,四川富顺人。现代诗人、书法家。幼承家学喜习书法,平生好读书,治学严谨。精研文史,工诗词及骈、散文,尤擅书法。各体俱能,以草书见长,晚年尤喜章草,所作兼取汉碑和“二爨”笔意,苍劲雄浑,气魄宏大,呈自家风貌,是北派章草的典型代表,有“章草王”的美称。晚年致力于书法普及与教育工作,常到文化宫、少年宫及电台、电视台举办书法讲座。著有《怎样学习书法》《各种书体源流浅说》等。 知识拓展:《伯远帖》《伯远帖》是东晋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9C%E6%99%8B / 456028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C%AF%E8%BF%9C%E5%B8%96 / _blank )书法家王珣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8E%8B%E7%8F%A3 / 7903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C%AF%E8%BF%9C%E5%B8%96 / _blank )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F%AB%E9%9B%AA%E6%97%B6%E6%99%B4%E5%B8%96 / 1247442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C%AF%E8%BF%9C%E5%B8%96 / _blank )》、《中秋帖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7%A7%8B%E5%B8%96 / 884276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C%AF%E8%BF%9C%E5%B8%96 / _blank )》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5%8D%8E%E5%8D%81%E5%A4%A7%E4%BC%A0%E4%B8%96%E5%90%8D%E5%B8%96 / 7656534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C%AF%E8%BF%9C%E5%B8%96 / _blank )”之首的“三希帖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89%E5%B8%8C%E5%B8%96 / 10642755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C%AF%E8%BF%9C%E5%B8%96 / _blank )”, 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用笔《伯远帖》的起笔多顺锋直入,线条中间多按笔,收笔则提按结合。笔画转折处大多方正刚劲,行笔遒劲,停顿自然,较多地保存了楷书用笔的严谨性,笔画还略微带有隶书的韵味,显得潇洒古淡,体现了东晋时代行书艺术走向成熟形态的丰富面貌。通篇看来,此帖书写气势连贯,可以清楚地看出王珣书写时运笔的先后顺序,笔画间的牵丝映带交代清晰,特别是露锋起笔、棱角分明,更显得真切而率真,这是从摹本和刻帖里无法得到的。结体《伯远帖》其结体变化丰富,结字近扁方,略带横势,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尤其疏密的对比,在独体字与上下结体中体态修长,结密无间,有清瘦之感,其可贵之处在于左右结体的匠心独运,运用疏密的变化产生开张之体势,左右拉开,有意识形成或相背或相向的结体,并增加左右间的呼应关系,顾盼照应,使他们之间的留白处与左右两部分形成强烈对比,甚至可以将左右结的体视为左中右的结构,左右为实,中间为虚,虚实一体,“计白当黑”,形散神聚,意态生动,如“伯”、“胜”、“情”、“以”、“优”、“如”、“昨”、“隔”、“相”等字,其结体之所以具有如此开张之势,与其局部的紧密有关,其密处不透风,但笔迹清晰。章法《伯远帖》章法布局灵动,一扫均匀板滞的习气。字形态势,顺其自然,而又通篇和谐,浑然一体,有如天成。每行字距有远有近,有疏有密,每个字都有动态表情,或顾盼、或俯仰,整体章法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姜白石云:“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之真态。”此帖除首行“顿首”二字上下连笔之外,其余字字独立,字形有大有小,疏密有致,每个字的结构安排很有特点,通过点画与点画之间的疏密、向背、主从、敛纵、虚实等多方面的辩证关系的处理,使字的体态神情变化多方,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意气飞扬的感觉。三、归整文房四宝
作 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