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5《我与地坛》教学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5《我与地坛》教学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史铁生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史铁生
史铁生 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3年后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1983年他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作品以关注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代表作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
《务虚笔记》《合欢树》《我与地坛》等。
学习目标
1. 体验作者生命重生的心路历程,了解作者思想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2.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整体感知
1.课文两部分内容各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表达了我对生命的感悟;第二部分写“我”与母亲,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感激、怀念之情。
一、地坛
1.阅读课文第一段与第五段第一句话,说一说作者与地坛的遭遇有何相似之处?
我…… 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 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我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
地坛被人遗弃
作者被社会遗弃
相怜相惜
课文解析
我——颓废、迷惘、双腿残疾。
地坛——废弃、荒芜、冷落。
我与地坛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课内探究
1.出声朗读课文第3、5、7段,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画出来),并思考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其景物特点分别是什么?作者的生命感悟又是什么?
2.问题:作者在地坛经过几年的思考,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1.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1.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点拨提升
(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①这一段落运用比喻、拟人。
②把蜂儿比喻为一朵小雾,写出了蜂儿飞舞的轻盈;把蝉蜕比喻为空屋,细致绘形,并融入作者寂寞的心情;蚂蚁和瓢虫赋予人的性格和思考,把小动物描绘的生动逼真,富有灵性。
③写出了“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的景物特点,由此作者联想到自己,那么我虽然残疾,却不应该颓废。
(3)这一段落连续运用六个“譬如……”
①连用六个譬如,在描写中作者又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
②写出了地坛随时光流逝,落日依然灿烂,雨燕依然高歌,孩子依然嬉戏追逐,古柏依然镇静,暴雨依然灼烈,秋风依然播散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③作者描写了这些独特的景物,写出了任何一种生命都按照自己生命的律动,演绎着生命的精彩的哲理,而自己也要坦然面对命运,精彩地活着。
景物描写的手法、作用:
拟人、比喻、排比
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
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下,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的解读。
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永恒。
外在的环境是恶劣的,但生命是无法遭到破坏而发生改变的,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顽强地活着,你就能坦然地体会到人生的味道。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二、母亲
1.史铁生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难题?他对母亲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课文解析
作者给母亲出的难题:
母亲理解自己的儿子,尊重自己的儿子,维护他的尊严,送他去地坛,但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她又无法不为儿子担忧;她希望儿子活着,希望儿子好好的活着,希望儿子能有一条自己的路,希望儿子能找到一条走向幸福的路。但又没有成功的把握。她的内心一直被这个“难题”反复纠缠着而整日整夜处在痛苦、惊恐当中。
从“我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到理解母亲,报答母亲,告慰母亲,怀念母亲。
训练展示
1.借鉴文章第一部分景物描写的段落,自己写一段印象深刻的景物描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出自己对景物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100字左右)
内容 展示
品读语段(口头) 自由展示
片段练习 自由展示
训练展示
要求:
1.先判断对错,再讲解,最后质疑。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
内容 点评
品语段 自由点评
片段练习 自由点评
精彩点评
要求:
1.先判断对错,再讲解,最后质疑。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
总结反思
总结整理本节课学习重点:
1.基础知识:将重难点整理到积累本上。
2.景物描写的方法作用:总结整理到笔记本上。
小结:
巴尔扎克说:“苦难是天才的晋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总结评价(作业布置)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作文练习:
以“挫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有理性的思考,不少于六百字 。
b.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
要求:感情真挚。
板书设计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我和地坛
我和母亲
常去地坛的原因

相似性
启示:重新产生希望
地坛特点
荒芜但并不衰败
我的表现:苦闷、脾气坏
母亲:关爱、坚忍
理解、追忆
启示:直面苦难、珍爱生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