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 第12讲 期末复习之常见题型易错点训练一、知识目标重点1. 氧气的可燃性和用途;2. 碳、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二氧化碳的检验反应;3. 分子、原子、离子的定义和性质;难点1.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即“碳三角”;2.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3. 质量守恒定义的内容和应用。二、考情分析1.考查题型:单选、填空、计算、实验探究2.考查分值:期中期末10—20 中考分值5—10分知识点一、常见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用途一、氧气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2. 化学性质(1)助燃性①碳与氧气反应(氧气充足):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 O2CO2②碳与氧气反应(氧气不足): 2C + O22CO③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CO + O22CO2④硫与氧气反应: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S + O2SO2⑤铁在氧气中反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3Fe + 2O2Fe3O43. 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二、水—电解水实验1. 实验装置2. 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无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3.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2H2O2H2 ↑+ O2↑4.实验推论(1)宏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微观: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三、碳及碳的氧化物1. 碳单质(1)物理性质名称 金刚石 石墨外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有金属的光泽。导电性 几乎不导电 良好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质软导热性 很差 良好用途 钻头、刻刀、装饰品等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注意】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化学反应①可燃性与氧气反应:C + O2 CO2(氧气充足),2C + O2 2CO(氧气不足)②还原性与氧化铜反应:黑色固体变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 + 2CuO2Cu + CO2与氧化铁反应:红色固体变红黑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C + 2Fe2O3 4Fe + 3CO2与二氧化碳反应:C + CO22CO2. 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称为“干冰”。(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2)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和呼吸;②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CO2 + H2OH2CO3;碳酸不稳定,加热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H2CO3CO2 ↑+ H2O③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CO2 + Ca(OH)2 CaCO3↓ + H2O(3)用途:灭火剂、化工原料、碳酸饮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3. 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收集方法:排水法)(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产生蓝色火焰;点燃前要验纯。2CO + O22CO2;②还原性与氧化铜反应:黑色固体变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CO + CuO Cu + CO2与氧化铁反应:红色固体变黑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3CO + Fe2O3 2Fe + 3CO2【注意】实验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需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③毒性:能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严重时能使人死亡。(3)用途:一氧化碳用于工业炼铁即还原氧化铁;也可用作燃料。知识提炼:典例讲解1. 命题考查内容:空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例1、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B.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C.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D.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技巧点拨】按体积分:N2占78%,O2占21%,二氧化碳占0.03%,稀有气体占0.9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练习1-1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种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对瓶中气体判断错误的是( )A.一定是CO2 B.一定不是O2 C.可能是CO2 D.可能是氮气练习1-2 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硬水与软水 ( 肥皂水,振荡) B.水与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C.二氧化碳与氮气(燃着的木条) D.食盐水与蒸馏水(蒸发)练习1-3 请从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氦气中选择合适的,按要求填空:(1)①属于空气污染的气体是 __________②医疗急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___③可以用来制作飞艇的气体是________④用于磁悬浮列车是____________(2)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①能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②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___③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___2. 命题考查内容:水的性质和用途例2、下列广告用语正确的是( )A.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B."蒸馏水"绝对卫生,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有益C.水是生命之源D.矿泉水中含有钾、钙、镁等多种对人体有成分,是一种纯净物【技巧点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练习2-1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C.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可以相互转化D.守恒观:过氧化氢(H2O2)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都能用于实验室制氧气(O2)练习2-2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③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④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2)研究水的组成时,需在电解器的玻璃管内加满水,且水中可加入少量的Na2SO4以增强______________,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3)把自来水进一步净化为蒸馏水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选填“吸附”、“消毒”、“蒸馏”),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蒸馏烧瓶里,通常要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______________.(4)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①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海水中_______.②实验室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为:溶解、_______、蒸发;③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元素可预防人体甲状腺肿大.练习2-3 18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对水的组成的研究.(1)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证明水的组成,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填“1”或“2”).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2)基于电解水实验,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________.(3)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3. 命题考查内容: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例3、下图所示实验中,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必须做的实验是(图中的小花为浸润过石蕊后烘干的纸花)(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技巧点拨】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碳酸使石蕊变色。练习3-1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 供给呼吸 B. 作化工产品的原料 C. 用于灭火 D. 作气体肥料练习3-2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A. B.C. D.练习3-3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状态不同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D.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练习3-4 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E、F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试推断:(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________,F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________.D→E________.(3)请写出D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___.知识点二、物质构成微粒和质量守恒一、微观粒子1.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从分子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隔改变。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3)基本性质: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分子间具有一定的间隔。(4)常见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CO2、H2O、CO、O2 、N2等。2.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2)常见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石墨、金刚石等。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项目 分子 原子不同点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构成物质情况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 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粒子间有间隔;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注意事项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直接构成物质。4.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2)离子的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Na+ 、NH4+;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OH- 、(3)常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NaCl、NaOH、CaCO3等。二、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符号的意义——以氧元素和铁元素举例O——表示氧元素,也表示一个氧原子;3O——表示3个氧原子。Fe——表示铁元素,表示铁这种物质,也表示一个铁原子;2Fe——表示2个铁原子。三、化学式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以CO2为例宏观:(1)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2)表示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微观:(1)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2.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Fe为例宏观:(1)表示铁这种物质;(2)表示铁由铁元素组成;微观:(1)表示一个铁原子。3. 注意事项:①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都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而混合物无化学式;②化学式前若出现计量数,则只能表示微观意义。如:2 O2表示两个氧分子。四、化合价1. 化合价:通常在元素符号或者原子团的上方用“ +n”或者“—n ”来表示。如:3 、3 等。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零价。(1)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负价,氢常显+1价,氧常显-2价。(2)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3)有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S元素在SO2中显+4价,在硫酸根中显+6价。五、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1.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以化合物AmBn为例)Mr(AmBn)=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2.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以化合物AmBn为例)A元素质量:B元素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3.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以化合物AmBn为例)A的质量分数= ×100%六、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宏观 微观六不变 元素种类 原子种类元素质量 原子数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原子质量两个一定改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注意: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也有三个,它们分别是:(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简记为“反、生、条”);(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即该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知识提炼:典例讲解4. 命题考查内容:分子、原子、元素例4、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分子比原子大,原子又比离子大D. 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技巧点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练习4-1 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 )A.氧原子 B.碳原子 C.氧原子和碳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练习4-2 例2、 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B. C. D.练习4-3 下列有关物质比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l、Au都耐腐蚀:它们都是不活泼金属B.铜、食盐水都能导电:它们都属于金属单质C.H2O、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D.O2、CO2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它们的密度都比空气小练习4-4 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酸中硫、氧、氢元素的个数比为1:4:2B.硫酸是由硫、氧、氢三种原子直接构成的C.硫酸分子是由硫、氧、氢三种原子构成的D.硫酸是由硫、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练习4-5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装有铂催化剂,尾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中的反应物分子有三种B.反应Ⅱ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C.反应Ⅱ中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D.此净化装置可以消除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空气的污染练习4-6 用化学符号表示(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2)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5. 命题考查内容:化学式与化合价例5、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3Hg; ②Fe3+; ③SO3; ④3H2O。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技巧点拨】化学符号前的数字只有微观意义。练习5-1 通过化学式“CO2”可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②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③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④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44g⑤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⑥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⑦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⑧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A.①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④⑥⑦⑧练习5-2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相符的是( )A.2N—2个氮原子 B.Mg2+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C.H2—2个氢原子 D.Ca+2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练习5-3如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同是下面的哪一个化学符号( )A.HClO B.O3 C.H2O D.MgO练习5-4用符号和数字表示:(1)7个镁离子________;(2)3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3)5个铁原子________;(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5)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6)说出4H2O数字的含义:4表示________;2表示________;(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练习5-5 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①2个钾原子________;②3个氯化氢分子________;③铵根离子________;④硫酸铜________;⑤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2)某化合物由N、O两种元素组成,且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和3个O原子,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3)“染色”馒头中添加有铬酸铅(PbCrO4),颜色为柠檬黄,会使人体致癌,已被卫生部明文禁用.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价,则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6. 命题考查内容: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例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g X(未知) 26 2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技巧点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和。练习6-1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A. a和c是反应物 B. d一定是催化剂 C. X=2.0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练习6-2 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X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X=N2↑+4H2O,则肼(X)的化学式为( )A.N2H6 B.N2H4 C.NH2 D.N2H4O2练习6-3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44 B.该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练习6-4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A实验中,在铁钉表面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B实验中,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现象为碳酸钠粉末逐渐溶解,产生大量________;(3)上述实验装置能够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4)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总质量练习6-5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所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律。(1)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的原因:________。(2)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①甲同学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为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总质量为ng,则m和n的关系为:m________n(填“>”“<”或“=”),请说明理由:________。②乙同学测定的数据有:铁片和硫酸铜溶液总质量为ag,其混合反应后混合物总质量为bg,则a和b的关系为:a=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③丙同学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丝的质量为xg,其在纯氧中燃烧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yg,则x和y的关系为:x________y(填“>”“<”或“=”)。(3)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________进行。(4)为了检测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进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试回答:12.5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本讲记忆重点和方法技巧提炼空气、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按体积分:N2占78%,O2占21%,二氧化碳占0.03%,稀有气体占0.9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水的性质和用途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碳酸使石蕊变色。分子、原子、元素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学符号前的数字只有微观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