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 第3讲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知识目标重点1.认识微粒的特征;2. 原子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3..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难点1. 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2.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 离子形成的实质、离子与原子的关系;4.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二、考情分析考查题型:单选、填空考查分值:中考分值3-5分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分子 原子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性质 1.质量小、体积小;2.不断运动;3.有间隔;4.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联系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原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注意 1.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3.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4.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2. 从分子角度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1)混合物:不同种分子构成。(2)纯净物: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 混合物3. 从分子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分子间隔改变。(2)化学变化: 水分解时,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知识提炼:典例讲解1. 命题考查内容:分子的概念例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过氧化氢溶液 B. 液氧 C. 二氧化锰 D. 水【技巧点拨】记忆重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练习1-1 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 )A.氧原子 B. 碳原子 C. 氧原子和碳原子 D. 二氧化碳分子练习1-2 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B. C. D.2. 命题考查内容:分子的性质例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 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B. 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 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D. 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技巧点拨】记忆重点:分子很小,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练习2-1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变化不能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A. 海绵吸水 B. 给踩瘪的乒乓球加热,球重新变鼓C. 水通电分解 D.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练习2-2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图Ⅰ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已知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物质变成红色),大烧杯中甲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丙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并进行如下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命题考查内容:原子例3、能证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实验亊实是( )A. 将黄豆研磨成豆浆 B. 水加热至沸腾变成气体C. 能在公园外闻到花香 D. 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技巧点拨】记忆重点: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练习3-1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 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C. 分子不停运动,原子不动 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4. 命题考查内容:对分子、原子微观图像的考查例4、图中“”、“”、“”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前和反应后都是混合物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改变【技巧点拨】记忆重点:混合物组成分子种类不同,纯净物组成分子种类相同。练习4-1 人们常用形象的图式来描述物质世界例如:水的电解可表示为(如图所示)可见,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可能有变化的是( )A. 原子的数目 B. 分子的数目C. 原子的种类 D. 分子的种类练习4-2 如图是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微观示意图。(1)反应前的图示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分子;(2)从图中你还能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举出“”在工业上的一个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原子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2.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中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3.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二、相对原子质量1. 以一种碳原子(碳12,其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3.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知识提炼:典例讲解5. 命题考查内容:原子的结构例5、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 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技巧点拨】记忆重点: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也可分。练习5-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C. 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D.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练习5-2 卢瑟福的a离子轰击金箔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中a、b、c、d四条线,可能是a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abcd B. bcd C. abc D. ad练习5-3 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按照目前你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2)1897年汤姆森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葡萄干布丁”的原子模型,认为原子呈圆球状,充斥着正电荷,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像一粒粒葡萄干镶嵌其中,如图I所示,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_______;(3)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如图Ⅱ所示)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了_______;②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这些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_______而稍稍改变了运动方向;③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了_______。(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_______。6. 命题考查内容: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式关系例6、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0 B.34 C.44 D.78【技巧点拨】记忆重点: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练习6-1 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45 B. 核外电子数为94C. 质子数为94 D. 核电荷数为2397. 命题考查内容:相对原子质量例7、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B.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mkg,某元素的质量是nkg,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m/n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D.如果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则等质量的钠和铝两种金属中,铝所含的原子个数多【技巧点拨】记忆重点: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质量。练习7-1 已知某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 。若该碳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镁原子的质量为( )A. 32m B. 12m C. 2m D. m练习7-2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 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n kg,那么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离子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 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离原子核越近,能量越低,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离原子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目前已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2. 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如果第一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2个);核外电子总是尽量排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即排满第一层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二、原子结构示意图1. 示例(以氯原子为例)2. 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原子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结论稀有气体原子 =8(He为2) 难得失电子(常称为稳定结构) 极难发生化学反应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种类取决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第一层为最外层是2个电子)的,该原子性质稳定。金属原子 <4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较易发生化学反应非金属原子 ≥4 易得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稳定结构三、离子1.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原子团:原子团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个数比组成的原子集团,属于化合物的一部分,不是独立的物质,这样的原子集团,在很多的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就像一个原子一样。(2)原子团常命名为“某某根”,如硝酸根。2. 离子的形成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3. 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1)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以镁离子)Mg2+:表示镁离子,还表示一个镁离子。5. 常见原子团SO42- 硫酸根离子;CO32- 碳酸根离子;NO3- 硝酸根离子;OH- 氢氧根离子;NH4+ 铵根离子知识提炼:典例讲解8. 命题考查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例8、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该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 )A.12个 B.15个 C.16个 D.17个【技巧点拨】记忆重点:第一层最多2电子,第二层最多8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练习8—1 某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已知第三层电子数等于第二层与第一层电子数之差,则该元素是( )A.铝 B.镁 C.硫 D.磷9. 命题考查内容: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例9、原子结构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质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层数【技巧点拨】记忆重点: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练习9—1 用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等知识回答:钠元素和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不同;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CO和CO2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是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____不同10. 命题考查内容:原子结构示意图例10、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7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Mg2+C.上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技巧点拨】记忆重点:最外层电子小于4,易失电子,最外层电子大于等于4,易得电子。练习10—1 根据图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A图中X的值是________。(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________。(4)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11.命题考查内容:离子构成的物质例1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水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氦气【技巧点拨】记忆重点: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练习11—1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D.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转变成离子,但离子不可以转变为原子12. 命题考查内容:离子符号例12、下列化学符号错误的是( )A.1个一氧化碳分子:CO B.2个碳酸根离子:2CO32-C.3个铁离子:3Fe2+ D.4个碳原子:4C【技巧点拨】记忆重点:Fe3+,铁离子;Fe2+,亚铁离子。练习12—1填空:(1)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两个氧分子 _________ ;②2个氯原子 _________ ;③1个亚铁离子 ________ ;(2)写出下面的符号中数字的涵义:2Ag中的2表示 ________ .3Fe2+中的2表示 _______ .知识点四、元素与元素周期表一、元素1. 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这里说的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即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种原子。2. 元素符号(1)含义: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①宏观含义:表示一种元素;②微观含义: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③H表示氢元素和1个氢原子,而Na表示钠元素、1个钠原子和金属钠;④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则只能表示几个某原子。例:2O只能表示2个氧原子,mCu只能表示m个铜原子。(2)常见的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钠 镁 铝 硅 磷核电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元素名称 硫 氯 氩 钾 钙 锰 铁 铜 锌 银 碘 钡 金 汞 铅核电荷数 16 17 18 19 20 25 26 29 30 47 53 56 79 80 82元素符号 S Cl Ar K Ca Mn Fe Cu Zn Ag I Ba Au Hg Pb3. 元素分类元素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性质 结论金属元素 <4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 成阳离子) 易发生化学 反应 元素的化学 性质由最外 层电子数决 定。非金属元素 ≥4(H:1) 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达 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元素 =8(He:2) 难得失电子(为相对稳 定结构) 极难发生化 学反应4. 元素之最(1)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5)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6)空气中的前两位元素含量(体积分数):氮、氧二、元素周期表纵行为族:七个主族、七个副族、0族和第八族。横行为周期:七个周期。第Ⅰ族 第0族1 1 H 第Ⅱ族 第Ⅲ族 第Ⅳ族 第Ⅴ族 第Ⅵ族 第Ⅶ族 2 He2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3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4 19 K 20 Ca三、物质的组成与构成1.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知识提炼:典例讲解13.命题考查内容:元素例13、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技巧点拨】记忆重点:物质组成提元素,物质构成提微粒。练习13—1 实验室中用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是氧化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含有氧元素 D.都含有氧气14. 命题考查内容:元素分类例14、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铁 B.氧 C.氢 D.硫【技巧点拨】记忆重点:元素分类看偏旁。练习14—1 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填序号),A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2)该硒原子的中子数是________。15. 命题考查内容:元素符号例15、默写元素符号:氢_________;氮________;铁_______;锰_________;钙________;磷_________【技巧点拨】记忆重点:双字母“一大二小”,单字母大。练习15—1 写出下列元素符号的名称._______, P_________, S______, K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16.命题考查内容: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例16、下列物质中,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是( )A.CaCO3 B.Al2(SO4)3 C.Al(NO3)3 D.Fe(OH)3【技巧点拨】记忆重点:地壳:氧、硅、铝、铁。17. 命题考查内容:元素周期表例1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仔细阅读后填空.族 周期 Ⅰ 01 1 H 1.008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2 He 4.0032 3 Li 6.942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2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53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5 18 Ar 39.95(1)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2)硫元素在第________周期,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3)氟元素与表中的________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4)表中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是________元素.【技巧点拨】记忆重点:元素周期表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练习17—1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示意图,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1)一个水分子共有________个原子核、________个质子.一个Mg2+核外共有________个电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________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我发现如下规律:①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横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数;同一纵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数.此外还能发现什么规律:________.本讲记忆重点和方法技巧提炼分子的概念 记忆重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性质 记忆重点:分子很小,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原子 记忆重点: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对分子、原子微观图像的考察 记忆重点:混合物构成分子种类不同,纯净物构成分子种类相同。原子的结构 记忆重点: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式关系 记忆重点: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记忆重点: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记忆重点:第一层最多2电子,第二层最多8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记忆重点: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原子结构示意图 记忆重点:最外层电子小于4,易失电子,最外层电子大于等于4,易得电子。离子构成的物质 记忆重点: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一般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离子符号 记忆重点:Fe3+,铁离子;Fe2+,亚铁离子。元素 记忆重点:物质组成提元素,物质构成提微粒。元素分类 记忆重点:元素分类看偏旁。元素符号 记忆重点:双字母“一大二小”,单字母大。元素含量顺序 记忆重点:地壳:氧、硅、铝、铁。元素周期表 记忆重点:元素周期表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