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 第6讲 质量守恒定律一、知识目标重点1. 掌握质量守恒的内容及原因;2. 熟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点1.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二、考情分析考查题型 :单选、填空、计算、实验考查分值 :中考分值4-8分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 对定律的理解(1)“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化学变化,不适用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参加反应”:概念中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催化剂不能视为反应物。(3)“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各物质”,包括固态、液态、气态所有物质,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4)“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3. 化学反应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4. 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5. 质量守恒的原因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微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6. 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1)实验原理:一般通过比较反应前和反应后装置的总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有气体参与反应或有气体生成,则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2)常见实验7.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宏观现象,如: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减少;铁制品生锈后,其质量增加;石灰水放在敞口容器内,其质量增加。(2)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3)根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4)根据“原子三不变”,确定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典例讲解1. 命题考查内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例1、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酯,三硝酸甘油酯的化学式为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4C3H5N3O9=12CO2↑+10H2O↑+6X↑+O2↑,则X的化学式为( )A.NO B.NH3 C.N2 D.N2O4【技巧点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种类,元素种类、质量都不变。练习1—1 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B.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D. 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练习1—2 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X+3S↓,则X的化学式为( )A. NaHSO3 B. Na2SO4 C. Na2SO3 D. H2SO4练习1—3 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2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 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 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2. 命题考查内容:质量守恒定律的表格问题例2、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 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 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技巧点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练习2—1 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NO气体和活性炭,反应生成甲、乙气体,测得各物质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值为23.88 B. 反应中活性炭只起吸附作用C. 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 D. 生成甲、乙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1:2练习2—2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个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甲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3:5 D. 丙可能是单质练习2—3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1.7 2.2 7.9 0.9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6.6 0 2.7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__。3. 命题考查内容:质量守恒的图像问题例3、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化学反应,测量反应前(t0)、反应中(t1)、反应后(t2)三个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得到质量分数分布图分别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中,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B. t1时刻,甲和丁的质量比为5:7C. 若丙是Cu、丁是CO2,则甲、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D. 若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100g,如果再增加20g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技巧点拨】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练习3—1 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丁一定是化合物B.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C.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练习3—2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 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练习3—3 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在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B. 物质X的质量为2.8gC. 物质X含两种元素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之比为2:34. 命题考查内容: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例4、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认识空气。小青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氢气燃烧的实验并绘制了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你和她讨论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方框内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技巧点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练习4—1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为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称物品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①调游码 ②放称量纸 ③称量物放左盘④调零点 ⑤加质量大的砝码 ⑥加质量小的砝码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②③⑤⑥① C.④⑤⑥①②③ D.④①②③⑤(2)在小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加入铁钉,称量总质量为m1,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m2,则m1_____m2(填“=”“>”“<”)。(3)如图2装置中,称量小烧杯中所有物质的质量m1,然后将小烧杯中的碳酸钠与盐酸完全混合,反应发生了一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m2,则m1________m2(填“=”“>”“<”),其原因为________。练习4—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通过分别称量下列两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填标号)。a.大理石和稀盐酸 b.食盐和水(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一。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g。(3)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观示意图如图二。回答下列问题:①一个A分子由________个原子构成;②C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N:O=________;③该反应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④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填标号)。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本讲记忆重点和方法技巧提炼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种类,元素种类、质量都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表格问题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质量守恒的图像问题 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