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 第1讲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知识目标重点1.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区分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2. 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认识化学学习的特点,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3. 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难点1.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了解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3.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二、考情分析考查题型:单选、填空考查分值:中考分值2-4分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 区别与联系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定义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常见现象 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形态和状态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 分子间隔改变 分子种类改变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注意】(1)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发光)、放出气体(开启碳酸饮料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液氧)等现象。(2)爆炸不都属于化学变化,汽车轮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炸药爆炸、瓦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1)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2)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光泽、导电性、溶解性、挥发性、吸水性、吸附性、延展性等。2.化学性质(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2)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毒性等3.判断依据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知识提炼:典例讲解1. 命题考查内容: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例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造纸 B.湿法炼铜 C.用青铜制作“马踏飞燕” D.铁矿石炼铁【技巧点拨】方法技巧提炼:无中生有是化学练习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冰融化 ②煤气燃烧 ③汽油挥发 ④钢铁生锈 ⑤瓷碗破碎 ⑥食物腐烂 ⑦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⑧灯泡通电发光 ⑨植物的光合作用 ⑩湿衣服变干2. 命题考查内容: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2、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B.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C.一氧化碳有剧毒 D.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技巧点拨】方法技巧提炼:无中生有是化学练习2—1 下列家庭常用品中,可根据哪些物理性质来区别(1)食盐与白糖_________;(2)铁制品与铜制品_________;(3)白醋与酒精_________。3. 命题考查内容:判断变化和性质例3、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铁生锈;②水是无色液体;③矿石粉碎 ;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⑤酒精挥发;⑥食物腐烂;⑦汽油易挥发;⑧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⑨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 ;⑩纸张燃烧。【技巧点拨】变化是——过程,性质是——属性。知识点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记录现象、数据、结果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 蜡烛燃烧现象2. 对蜡烛生成物的探究3. 对白烟的探究三、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 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2. 二氧化碳含量的比较向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结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呼出气体。3. 氧气含量的比较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4. 水蒸气含量比较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结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低于呼出气体。【注意】①收集呼出气体时,集气瓶内要装满水,不能留有气泡;②使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如氮气、稀有气体等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知识提炼:典例讲解4. 命题考查内容:科学探究步骤例4、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顺序是( )①提出问题 ②制定计划 ③作出假设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与交流A.②④①⑥③⑤ B.②④①⑥⑤③C.④②①⑥⑤③ D.①③②④⑤⑥【技巧点拨】记忆重点:提问、假设、计划、实验、结论、交流练习4—1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是令中国人心痛的艺术珍品。一位同学认为制造铜像的原料中含有锌,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5. 命题考查内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例5、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1)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填“大”或“小”).(2)点燃蜡烛在其燃烧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技巧点拨】记忆重点:火焰温度,由心向外,逐渐升高。练习5—1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6. 命题考查内容: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例6、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的气体不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练习6—1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了验证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采用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1)验证二氧化碳锥形瓶1和2中盛放的是_______。连续数次吸气时,开关A和B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_(以“打开”或“关闭”进行说明);调整开关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证明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2)验证水蒸气更换锥形瓶1和2中的药品,连续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步骤同上),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实验仪器的基础操作一、化学药品的取用1. 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任何药品;②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③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节约原则:①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②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液体药品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2. 固体药品的取用(1)存放: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里。(2)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操作要领:一斜二送三直立(3)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操作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3. 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液体——直接倾倒口诀:瓶塞倒放口对口,缓慢倒液签向手,轻刮残液塞紧塞,放回原处签朝外。(2)一定量液体——量筒(3)较少量液体——胶头滴管二、物质加热1.认识酒精灯(1)酒精灯的组成(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二检查 ①检查灯芯是否齐平或烧焦; ②检查灯内酒精的容量,既不能少于1/4,也不能多于2/3.三禁止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 ②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防止失火);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二注意 ①给物质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 ②酒精灯不用时要盖好灯帽,以免灯芯上酒精挥发后留下水分导致下次难以点燃。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1)加热方法先预热(沿试管的方向上下移动试管),再集中加热(将外焰对准液体部位)。(2)注意事项①加热时试管外壁不能有水(以防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②先预热,然后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③试管底部不能接触灯芯(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④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裂)。(3)试管破裂的原因①没有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3. 给试管中固体加热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检查气密性2. 变式考察四、玻璃仪器的洗涤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知识提炼:典例讲解7. 命题考查内容:固体药品的取用和称量例7、某学生欲称4.3g氯化钠,他在左边托盘上放了4g砝码,又把游码移到0.3g处,然后在右边托盘上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这时托盘上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A.4.3g B.3.7g C.4.0g D .4.6g【技巧点拨】方法技巧提炼:左=右+游练习7—1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固体时,能称准到0.1gB.实验室制氧气时,应先加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正在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练习7—2 规范操作和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是有效开展化学实验的关键.(1)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1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①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朝向先如图②后如图①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④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2)根据图2图3,读出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精盐的质量为________g.8. 命题考查内容:液体药品的取用和称量例8、量筒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 )A.偏小 B.偏大 C.没有影响 D.与人的身高有关【技巧点拨】方法技巧提炼:取液仰大俯小,读数仰小俯大1.判类别(取液或读数)2.对口诀(仰大俯小,仰小俯大)练习8—1 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C.向30mL试管中倒入约8mL蒸馏水 D.用50mL烧杯量取28.3mL蒸馏水练习8—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量取6mL稀硫酸,应选用____mL的量筒;(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再去吸取其它药品;(3)倾倒液体时,标签应____,瓶口要挨着试管口;(4)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的底部应垫放____.9.命题考查内容:物质加热例9、在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技巧点拨】记忆重点:试管破裂:没有预热;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加热后没有冷却到室温用冷水冲洗。练习9—1 某同学取8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mL量筒②100mL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20mL的试管⑤容积30mL的试管⑥试管夹,所选用仪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练习9—2 实验安全操作很重要,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练习9—3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A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成大约45.角,其原因是___________;(2)避免采用图B的加热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C或图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原因是___________。10.命题考查内容:气密性的检查例10、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技巧点拨】记忆重点:装置内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强差。练习10—1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讲记忆重点和方法技巧提炼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方法技巧提炼:无中生有是化学判断变化和性质 方法技巧提炼:变化是——过程,性质是——属性。科学探究步骤 记忆重点:提问、假设、计划、实验、结论、交流蜡烛燃烧实验 记忆重点:火焰温度,由心向外,逐渐升高。气密性检查 记忆重点:装置内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强差。固体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方法技巧提炼:左=右+游液体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方法技巧提炼:取液仰大俯小,读数仰小俯大 1.判类别(取液或读数) 2.对口诀(仰大俯小,仰小俯大)物质加热 记忆重点:试管破裂:没有预热;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加热后没有冷却到室温用冷水冲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