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主要使学生认识全球的海陆面貌,以及地球表面海陆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除了需要对世界地图中海洋和陆地有基本印象之外,还得明确全球海陆的基本形状、面积大小、大洲大洋的具体位置,在掌握这些知识之后,才能明确地球海陆在历史时期经历了怎样的运动和变化,为海陆变迁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重要部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是学生认识世界范围和位置的起点,教材中出现众多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为今后世界地理的认知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节内容作为第二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开篇内容,是第二节海陆变迁学习的基础知识,又是对前一章地球与地图内容的升华,总体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亦能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整个初中世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由小学升入初中阶段,在心理上活泼好动,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都很强,喜欢直观生动有趣的知识内容,课堂中善于思考想象,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问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积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跃度,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感知地理,体悟地理知识,从而热爱地理学科。通过前一章节地球与地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对地球有了初步的认知,已经能够在脑海中呈现地球的图片,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节海陆分布奠定了知识基础,也能将地球从三维图形向二维图形进行转化,但是,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构建未能完整,且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习惯、认知特征等方面都未能达标,因此,针对这些情况,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大量利用地图,培养其读图析图的能力,并通过开展活动、创设情境和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及位置的认知。【三维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全球海陆分布图,说出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2.能在世界地图中准备判断大洲、大陆、半岛、岛屿、海、大洋和海峡,归纳其特征。3.学生能够结合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判断出具体分布位置,并对其进行大小排序。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世界地图,学生能够分析海陆分布的比例,并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通过描述地区位置的方法,据图说出各大洲大洋在世界中的具体分布位置。2.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从而快速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更加明确世界陆地面积所占比例很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规模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质量,从而增强学生对身边自然环境的保护之情,增强对地球的热爱之情,从身边做起,共同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世界海陆分布的面积比例。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位置分布及大小排序。教学难点:准确识别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形状,并在地图中标出具体位置。【教学工具】:希沃白板5、希沃授课助手、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情境模拟,邀请班上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地球和宇航员加加林,二人模拟对话,演绎如下台词:宇航员加加林:您好!我叫加加林!地球:您好!我叫地球!宇航员加加林:地球?可是我看你的样子比较像水球吧?地球:额,但我的外表确实是这样,是人类这么称呼我的……宇航员加加林:那人类为什么这么称呼你呢?地球: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就要问问地球人了。宇航员加加林:我要向地球人求助!通过情境表演,瞬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思考地球到底是水球还是地球?从而顺利引入新课——第一节《海陆分布》。讲授新课 :<过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地球海陆的所占比例,进行实验探究,请一位学生到讲台转动地球仪,用手指点击任何一处,观看所指的地方是陆地还是海洋,重复10次,统计最终结果,以达到海陆大小的初步印象。多媒体展示表格2-1-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表,让学生计算陆地与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地球表面 陆地 海洋面积(亿平方千米) 5.1 1.49 3.61所占百分比(%) 100通过计算,得出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占71%,得出我们的地球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板书>:一、“七分水三分陆”的地球教师提问:我们在前一个章节地球与地图中,学习过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请问大家还记得其分界线吗?学生通过回顾第一章所学知识,回答: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打开希沃白板5中自带三维星球图,让学生观察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海陆比例,并将其转化为二维地图,用一条红色的线将赤道标注出来。教师向学生提问:仔细观察地图,南北半球相比,谁的陆地面积更大?学生回答:南北半球相比,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继续转动三维地球仪,教师提问:北极点和南极点附近是陆地还是海洋?学生观看后得出结论: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教师根据二维地图,向学生提问:东西半球相比,谁的陆地面积更大?学生回答:东西半球相比,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总结:无论北半球和与南半球,还是东半球与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甚至将地球任意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总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过渡>:教师提问:我国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艾青爱得深沉的土地位于世界上的哪个大洲吗?学生一起回答:亚洲。教师提问:那么洲是什么?它的具体概念又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图2-1-2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图。从全球海陆分布图上看,地球表面的海洋是彼此相连的,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称为半岛,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是大洲。大洋的边缘靠近陆地的部分是海,面积较小,海和洋合起来称为大洋,大洋一般远离大陆。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地图,思考全球共分为几个大洲?几个大洋?学生通过观察后回答:全球有七大洲,四大洋。<板书>:二、大洲和大洋多媒体展示全球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逐一识别,并将大洲大洋的名称填入图中。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并重点讲述亚欧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过渡>:相信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识记,已经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熟记于心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检验成果,进入活动1——猜猜我是谁,在多媒体上随机播放七大洲与四大洋的轮廓图,按暂停后全班共同说出其名字,反复尝试几次达到强化学生识记。<过渡>:我们对全球大洲大洋的形状和分布位置以及大小都已掌握,相信每位同学都想对自己进行一个检测。进入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陆地组和海洋组),进行小组游戏活动2——我来填一填,。将七大洲与四大洋名称填写在学案中,教师利用希沃授课助手软件,将学生的答案扫描在白板上,及时反馈。最后,同桌之间相互批改,统计两个小组答题情况,答对人数多的小组加分。<过渡>: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对大洲与大洋的形状都已基本掌握,那么你们知道七大洲与四大洋有大小排序吗?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图2-1-3七大洲的面积和平均海拔和第36页表2-1-2四大洋的面积和平均深度,让学生自学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大小排序。为了更好的检验成果,进入活动3——开心连连看,陆地组完成七大洲排序,海洋组完成四大洋排序,全部答对则加分,答错不加分。教师总结:七大洲的大小排序可以用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的大小排序用口诀“太大印北”表示,并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记忆。<过渡>:教师提问:同学们现在你们认为我们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由于当时人类认知水平有限,无法认清地球的全貌,但今天我们仍然将其称为“地球”,是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因而,将每年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提醒大家保护地球。升华新课:守护地球——我们的宣言为了强化学生对于地球环境的热爱和保护之情,开展一个宣誓活动,观看世界地球日4月22日的宣传视频,并请学生举手发言,谈谈作为初中生生活中该如何保护地球?最后全班一起站起来大声宣读誓言“守护地球,守护希望,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总结新课:逐一展示思维导图课后作业:展示“一带一路”示意图,思考图中“一带一路”联系了哪些大洲大洋?【板书设计】:第一节 海陆分布一、“七分水三分陆”的地球海洋71%,陆地29%二、大洲与大洋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太大印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