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基本信息学校课名 《交通运输》 教师姓名学科(版本) 初中地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章节 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一节课时 第 1 课时 年级 初二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生活实例或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习惯,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感受祖国、家乡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增强学生爱国和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交通已有所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大多学生能对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正确的选择,但并不见得能知道选择的真正原因。对于重难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根据实际需要作出恰当选择,学生也是一知半解,理解不够深刻,分析问题不够透彻,还需要仔细引导。 在生理上,初二的青少年好动,爱表现自己,课上需要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解决措施: 1.设计真实情境贯穿课堂,为“双十一”期间的物流公司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用微课详细解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对比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运速、运费、运量上的差别 ; 3.在真实情境中,利用高德地图现场导航,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关注生活 利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导出货物的运输,明确学习内容,直接引出课题。 【议一议】 明确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讲授新课 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辨析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和运输方式。 播放趣味视频《古代交通运输方式》,引出交通运输的概念。 学生举例说出双十一物流的主要运输工具和对应的运输方式。 观看视频,比较古代和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 趣味视频《古代交通运输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比较各种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的特点。 创设红山速递公司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比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 播放微课,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重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比一比】 参考资料,自主学习。 完成表格《各种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的特点》,对比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运速、运费、运量上的差别。 利用微课,突破学习重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案例分析 合作探究 初步感知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货运) 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 利用希沃实现地图凸显、重点勾画,并将学生所写的典型学案拍照上传,即时分析。 【选一选】 依托情境,根据归纳出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小组合作讨论,选出最佳的运输方式(货运),并阐明理由。 小组讨论,利用平板电脑扫描屏幕二维码进行问卷作答。 希沃实现地图凸显、重点勾画。案例分析 合作探究 初步感知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客运) 利用希沃实现地图凸显、重点勾画,并将学生所写的典型学案拍照上传,即时分析。 【选一选】 依托情境,根据归纳出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出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并阐明理由。 用投屏的形式,打开手机中的高德地图,让学生直观看到如何进行导航,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归纳整理 发现规律 归纳出货运时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一般规律;归纳出客运时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 教师板书 【连一连】 根据上个教学环节讨论的内容,学生归纳整理,发现一般规律,并完成学案。 能力拓展 情感升华 认识到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第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举出两个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案例一:现在南京的过江通道有大桥、二桥、三桥、四桥,以及地铁、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等十多条通道。便利的交通运输对江北的经济腾飞有什么作用? 案例二:出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规划图,从国家层面选择对外经济交流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思考这条经济走廊建设的作用? 【想一想】 利用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关注乡土地理,分析南京市跨江通道的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通过分析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方案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今天的中国已日益强大,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线路不断增加,交织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这个网络也编织了我们的中国梦。 实时地图导航系统,让学生在实时地图上找到南京长江大桥、二桥、三桥等过江通道,加深对南京跨江通道的认识。联系所学 课堂收获 能够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回顾知识 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中的 【试一试】六、教学流程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