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人口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人口教案

资源简介

1.2 人口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运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3.会运用地理语言描述从统计图表中判读出来的信息,提升统计图表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导入新课
教师:提到中国的人口,大家能用怎样的关键词形容它呢?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
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近9.4倍;面积第四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近4.3倍。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
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可以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
(二)互动探究
探究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
请同学们观察各次普查的数字之间有何变化规律?哪一次开始我国人口超过10亿?人口数量几乎翻一番用了多长时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超过了10亿;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数字是601938035人,比这个数字几乎翻一番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即1990年,数字为1160017381人,时隔不到40年。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数量上还有何特点?增长快。
承转过渡:除了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外,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的情况。
读图分析:
请同学们读图得出我国人口数量从何时开始迅速增长?何时开始直线增长?并试述原因。
18世纪以后迅速增长,与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作物品种增多、产量增大,能够养活更多的人有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呈直线增长,因为这时候开始社会稳定、无战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使得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所以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承转过渡: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历史上就形成了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那这样的特点有哪些利、弊呢?
思考探讨:
1.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利与弊。
请同学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有哪些好处,哪些弊端?并与大家交流。
利: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兵源。提供广大的消费市场。
弊:引起资源消耗量大、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
2.我们该如何协调好这个利、弊关系?有计划地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讲解: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控制”指的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要“人满为患”,又要避免“人力缺乏”。
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国策──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素质,所以呈现增长平稳趋势。
探究二:人口东多西少
1)人口分布特点
看图猜想: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两张景观图片,猜想我国人口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承转过渡:这只是直观的猜想,可能会有偶然性,下面我们就来用平均人口密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看看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概念链接:人口密度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 )
我国的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从这个角度也能说明我国人口众多。
位于我国东部的江苏省和山东省的人口密度分别为767人/Km 和626人/Km ,而位于我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3.6人/Km 和2.5人/Km ,由此推导出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承转过渡:但是这个推导也有偶然性,用我国人口分布图来研究就要科学的多了。
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2)人口地理分布界线
我国的人文和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胡焕庸,在1935年根据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划了一条界线,这条人口地理界线清晰地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这条人口地理界线以东地区面积占全国的43%,人口占全国的94%;以西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却占全国的6%。
所以我国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东部人口密度大,且人口数量也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且人口数量也小。
探究成因:请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成因。
拓展交流
哪个更有道理?
甲同学: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
乙同学: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总结概括:1.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和丘陵,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的粮食多,交通运输便利,工商业也发达,城镇多。所以人口众多,密度大;而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交通也不便利,工商业欠发达,城镇少。所以人口少,密度小。
2.西部地区尽管人口密度比东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区人口对环境的相对压力却大于东部地区。所以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的格局,是完全合乎生态系统承载力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空间组织的社会规律的,是不随人们的主观愿望改变的。
五、板书设计
1. 我国人口的特点
2. 人口分布的特点
3. 人口地理分界线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就是将课标要求的“读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进行逐层深入式地探究,通过读数据、读图、绘图三级梯度,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分布问题,并将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这一难点,通过问题设问的形式在课堂讲授中巧妙穿插,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