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1地形和地势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1地形和地势教案

资源简介

2.1.1 地形和地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地势的概念
2. 知道中国地势的特点
3. 初步学会分析地势特点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势各级阶梯的特征及其影响
难点:地势三级阶梯对我国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引导学生背诵诗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长歌行》
提出问题,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你知道为什么吗?
过渡:让我们首先了解我国地表高低起伏的状况。 
(二)互动探究
探究一: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 
活动1: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活动2:进一步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学生:通过读图归纳,
活动3:进一步阅读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从西向东,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推测中国地势分布的特征?请你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很快找出从西向东海拔高度的变化状况,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绘制出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地势的变化特征。
学生:绘图归纳: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教师:请同学们用教材的“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来验证你的结论。
活动4:读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每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完成下表格。
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
界 线:( )山——( )山——( )山
第二阶梯
界 线:( )岭——( )山——( )山——( )山
第三阶梯
东南丘陵(___、___、___丘陵)
学生:在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并阅读地形区景观图片,了解三级阶梯内部一些地形区的形象特点。
教师:(简单地向学生补充介绍)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称为大陆架。我国近海的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面积小,海底全部是大陆架,另外东海的大部分(约有2/3)、南海的一部分(约有1/2)是大陆架。
探究二: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
了解我国的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归纳: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水流在各阶梯的过度地带形成巨大落差。利用三级阶梯图与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水电站复合投影片,说明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用来发电,同时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当堂训练
读我国东西向(沿32°N)地形剖面图,完成1—3题。
1.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横断山脉
2.在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建设的长江三峡水电站,体现了对长江( )
A.航运价值的利用 B.水资源的利用
C.水能资源的开发 D.灌溉、养殖的利用
3.假如我国地势东部高,西部低,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有( )
A.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 B.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
C.季风气候面积增大 D.对环境影响不大
五、板书设计
(一)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现阶梯状分布
(二)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中国地理的地形和地势对于学生来说相对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注意学生的切实感受,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本节课的初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