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1 气候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2.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3.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4.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教学重难点1.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哈尔滨的冰雕和广州的花卉图片。请学生观察这一组图片,回答: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举行?(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气候的一个基本要素——气温。【探究活动一】:气温的分布特征?课件展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教师:特殊线:在递减的过程中,有一条等温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条等温线有着重要意义。也就是1月0℃等温线。从图上可以观察得到,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学生: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教师: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教师:读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大家看,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学生: -30℃左右。教师:1月我国最低平均气温呢就出现在这里,是黑龙江漠河,最低达到过-33.3℃。再看海南岛最高气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呢?学生:20℃左右。教师: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我国1月南北温差有多大?学生:50℃。教师总结:通过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可以得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教师:那咱们再来看一下夏季的气温分布情况。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学生:7月气温变化并不剧烈,全国普遍高温。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全国气温最高的地方,这时全国气温最高的地方并不在最南端,而是在哪呢?学生: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教师: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最大的低温区在哪呢?学生:青藏高原。教师:为什么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呢?学生: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教师总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承转过渡:我国冬夏两季气温的分布情况有很大不同,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天则普遍高温,这是为什么呢?【探究活动二】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课件展示:教师:出示三组数据:地点 经纬度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时间漠河 (53.5°N,122.5°E) 13° 7小时30分北京 (40°N,116.5°E) 26.5° 9小时12分广州 (23°N,113.5°E) 43.5° 10小时43分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12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1.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2.三地昼长时间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3.由以上两个分析,你得到怎样的结论?三地获得热量如何?学生:从广州到北京再到漠河,太阳高度角由高到低;昼长由长变短。近而可以得出,广州获得热量最多,北京其次,漠河最少。教师: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并且昼长时间逐渐缩短,所以获得热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使得冬季南北温差大。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南北温差呢?比如每到冬天我们经常能听到天气预报报道刮什么风?──偏北风。出示冬季风示意图。这是我国冬季的盛行风,源于哪里?学生: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教师:冬季风带来寒冷的空气和降温,对我国南北气温影响有什么不同?学生: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而南方受其影响较小,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温差。教师总结:影响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纬度位置和冬季风。承转过渡:根据以上分析,那为什么夏季温差小呢?夏季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呢?学生: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但昼长时间逐渐增长,所以南北获得热量差异不大,使得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承转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及成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就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探究活动三】: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概念明晰: 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课件展示:按照这样的标准划分出的温度带,将我国划分为这样一些区域,大家根据刚看到的温度带的积温数据,熟悉我国温度带所在的区域,进而得出温度带的划分标准为活动积温。课件展示:观察温度带的划分图,找出一条特殊的界线: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像呢?学生: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课件展示:教师:对于温度带,咱们特别容易把它和热量带混为一谈,比如“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中的热带和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在我国的范围一样吗?学生:五带是以纬线来划分的,而温度带是根据活动积温来划分的。教师总结: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线来划分的;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业、作物的熟制相关。【探究活动四】: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课件展示:读图判断:1.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分别是什么呢?2.不同温度带盛产的水果是什么呢?教师:我们看到,这些水果的分布受到气温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温度带的划分来确定水果的分布地区。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也有一定影响。课件展示:通过观察可以得出北方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密闭程度较长高。通过观察可以得出南方民居多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得出,南北气温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如:使得我国各地农作物熟制不同,影响不同地区的民居,也使得当地人的衣着、饮食等发生变化。五、板书设计冬季气温分布特征分布特征 夏季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原因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的原因五个温度带温度带 一个高原气候区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七、教学反思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平均气温分布图进行读图分析,并结合图片总结原因。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填图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