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1河流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1河流教案

资源简介

2.3.1 河流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外流区与内流区的位置、界线;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古今的航运意义;主要湖泊的名称和分布。
2.了解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知道长江、黄河的主要支流、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主要地形区。
3.知道长江、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了解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4.理解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及在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
5.了解长江的开发和寻找治理长江的措施
6.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二、教学重难点
1.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名称、分布状况,外流区和内流区,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湖泊对河流的影响。
2.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3.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以外流河为主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出示《中国水系图》,将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我国的河流,引发学习本节的兴趣,再引入课题。
课件展示:
通过我国水系图,可以得知我国河流众多,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河流。
【探究活动一】: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布?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那么这些河流给我们带来哪些宝贵的财富呢?
课件展示:
学生:淡水资源和农业灌溉。
教师总结:这些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具有灌溉、养殖、发电、旅游和航运等多方面的便利。那么,目前中国有哪些河流呢?
课件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
教师:通过观察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中国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珠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等。
教师:找出这些河流注入地是哪里?
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
教师总结:从图中观察可以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如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一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等;只有一条河流注入北冰洋,如额尔齐斯河等,而这些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最终注入太平洋。
在我国内陆,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发、渗漏,最终消失于沙漠中。这些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如何区分内流区和外流区呢?
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
教师总结: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在该图中可以观察出外流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总水量的95%,内流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不足全国总水量的5%。那么在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布有哪些湖泊呢?
课件展示:
学生:外流区主要分布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内流区主要分布有青海湖等。
教师总结:我们把分布在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也叫做淡水湖,鄱阳湖是最大的淡水湖;我们把分布在内流区的湖泊称为内流湖,也叫做咸水湖,青海湖是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教师:区分了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课件展示:
教师: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部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接下来,我们来比较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探究活动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课件展示: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
教师总结:这四条河流都属于我国外流河,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为什么这四条河流在流量和汛期上会出现差异呢?
课件展示:
教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如长江、西江,水量丰富,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松花江、海河、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由于有冬季积雪融水,蒸发量小,河流水量也较为丰富。
过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不仅在汛期长短、水量大小上有差别,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我国外流河的含沙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
学生:北方河流含沙量大,南方河流含沙量小。
教师总结:辽河、海河、黄河多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每年向海洋输送16亿吨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经气候湿润区,森林茂密区,因此含沙量小。但是如果这些地区的森林不加以保护,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增大。有人说长江要变成第二条黄河,我们绝不允许这一现象在我们这一代发生。
教师:冬季去南方、东北和留在北京过年在气候上感觉有什么不同,河流有什么不同。
学生总结(教师提示):冬季秦岭—淮河以南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河流无结冰期;越往北越冷,辽河、海河、黄河冬季结冰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冬季结冰期长。
教师:通过以上分析,以秦岭——淮河线分界,比较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完成下表内容。
教师总结:
教师:一般来讲,大多数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越往南走河流流量越大、汛期越长,越往北走流量越小,汛期越短(同时注意东北河流的特殊性),而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越往北越长。那么东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特殊性呢?
课件展示:
东北河流汛期
学生:东北河流有两次汛期。
教师总结:东北河流的两次汛期分别春汛和夏汛,春汛是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造成的,夏汛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形成的。
过渡:比较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如何呢?
【探究活动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总结: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那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过渡设问:(1)内流河水的主要来源?(2)内流河的水量变化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教师总结:内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积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内流河水量年变化大,水位高差悬殊。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多,河流水量较为丰富;夏季过后,气温降低,冰雪融水量减少,山地降水减少,河流的水量也逐渐减少;冬季气温低于零度,无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断流。因此,大部分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我国最著名的内流河是哪一条呢?它所在的地形区是什么呢?
课件展示:
学生: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千米,全长2179千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
通过对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比较,完成下面的表格。
项目 河湖类型 河流数量与长度 河流流量 河流汛期 河流枯水期 河水补给
内流区
外流区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
教师总结:
了解了我国众多河流的特征,我国还有一条人工运河,也就是京杭运河,通过阅读材料及观察图片,了解京杭运河的基本概况。
课件展示:
教师: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京杭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五、板书设计
分类 外流河
内流河
区域 外流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
河流 内流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
区别:是否最终注入海洋
外流河 秦岭——淮河线以南
水文特征 秦岭——淮河线以北
内流河
湖泊:淡水湖和咸水湖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河流分布图,进而分析本节河流的分布、位置及水文特征。利用前面已有的知识和读图能力,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进行读图分析,特别是区分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填图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