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2.2农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2.2农业教案

资源简介

4.2.2 农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 认识我国农业的主要部门。
3.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
4.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5.了解我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就。
二、教学重难点
1.我国农业在地区上的分布差异。
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走科技强农之路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教师:我们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请同学们思考:下图中不同地区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呢?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课件展示:
【探究活动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教师:利用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示意图,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请你当农业设计师,如何合理布局农业。图中四个地方:A、B、C、D,选择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并说出原因。
课件展示:
学生:A:山地,林业,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B:草地,畜牧业,牧草生长良好,可以饲养牛羊。
C:平原,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利于耕作,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D:河流沿岸,渔业,河湖较多,可以养殖水产。
教师总结:各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影响了四个地区发展农业的类别。一个地区农业的布局要做到因地制宜,什么叫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呢?
学生: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因地制宜
教师:影响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需要考虑两大因素:一是自然条件,包括热量、光照、地形、土壤、水源等;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农民的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综合这些条件,完成下面活动内容。
课件展示:
教师: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莱、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1.A地区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理由位于城市郊区,距城市近,生产城市需求的农产品,经济效益最高;B地区以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因B是远离城市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C地区发展林业,因为C地区属于山地,发展林业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D地区发展水产养殖,因为D为海洋,水资源丰富。
2.可行,因为A距城市近,对蔬菜、花卉、肉、乳、禽、蛋的需求量大,而且价格比水稻高,所以更改后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探究活动二】走科技强农之路
教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地区。当我们具体生产时,还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课件展示:
学生:科学技术。
教师: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可以说农业就是我们的生存之本,依靠科学技术, 我国农业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课件展示:
教师:对于生态农业,桑基鱼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基塘生产的好处: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农业结构合理,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并且投资少。
五、板书设计
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农业的东西差异性
农业 农业的南北差异性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农业分布的自然条件
农业分布的社会经济条件
走科技强农之路 品种的改良、生产效率的提高
抗灾能力增强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与生活息息相关;祖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成就辉煌。通过探究分析,理解了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一种农作物的布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还知道要了解一个部门的发展状况,不仅要看现在,还要看以前状况、未来前景,以发展的、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用科技力量来强大中国的农业,使中国成为一个农业强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