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 从世界看中国章末复习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2.通过地图说出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3.能够准确说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以及行政中心。4.通过人口分布图,概括我国人口分布特点。5.通过民族分布图,概括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分布地区。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2.通过地图说出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3.能够准确说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以及行政中心。4.通过人口分布图,概括我国人口分布特点。5.通过民族分布图,概括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分布地区。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第一章学完了。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目录和每一节小标题,进而清楚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2.通过地图说出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3.能够准确说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以及行政中心。4.通过人口分布图,概括我国人口分布特点。5.通过民族分布图,概括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分布地区。【考点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师:通过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三个方面概括中国的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师:概括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初一内容中半球的划分及五带的划分的知识为标准,总结概括。生: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师:世界地理内容中,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五带的划分:温带和热带以南北回归线为界,温带和寒带以南北极圈为界。师: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呢?课件展示:生:自由发言,积极发言。师:从发展海洋事业看,我国东部濒临广阔的海洋,海岸线漫长,便于发展海洋事业。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的腹地,有众多的陆上邻国,便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友好交往。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便于发展旅游业等产业。【考点二】海陆兼备的大国师:中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领土四端点位于哪呢?课件展示:生: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师:中国东西跨经度62度,东西距离约5200千米;南北跨纬度49度,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这样的东西南北跨度大会对我国产生哪些景观差异呢?课件展示:师:南北跨纬度广引起温差。课件展示:师:东西跨经度广引起时间差异大,相差4个多小时。师:中国海陆兼备,在图上指出14个陆上邻国,并按照一定方位,识记这些国家的名称及位置。课件展示:师:中国不仅有14个陆上邻国,还有一些临海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在图上,按顺序指出这些临海及国家。师:中国四个临海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介于台湾省与福建省之间的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海域。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考点三】行政区划师:中国国土辽阔,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将中国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行政区划管理。师:清楚中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组成,可以把这些读成一串数字,“12345234”,而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在恰当的地方做一些停顿,也就是“1、23、4、5、2、34”,那么停顿的理由是什么呢?生:“1”代表1个大中国,“23”代表23个省,“4”代表4个直辖市,“5”代表5个自治区,“2”代表2个特别行政区,“34”代表34个省级行政单位。课件展示:师:识记34个省级行政区,1.可以按照一定沿线穿过的省区记忆分组:(1)沿国界线;(2)沿海岸线;(3)沿黄河干流;(4)沿长江干流;(5)沿北回归线。生:(1)沿国界线,分别是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云、桂共9个省区;(2)沿海岸线,分别是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港、澳、桂、台、琼共14个省区;(3)沿黄河干流,分别是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共9个省区;(4)沿长江干流,分别是青、藏、川、云、渝、鄂、湘、皖、赣、苏、沪共11个省区;(5)沿北回归线,分别是台、粤、桂、云共4个省区。师:识记34个省级行政区,2.可以分类识记:(1)自治区;(2)直辖市;(3)特别行政区;(4)有两个简称的。生:(1)自治区:五个,分别是内蒙古、宁、新、藏、桂;(2)直辖市,四个,分别是京、津、沪、渝;(3)特别行政区,两个,分别是港、澳;(4)有两个简称的,五个,分别是陕、云、贵、川、甘。师:识记34个省级行政区,3.可以以一省为中心,记忆相邻省。4.也可以分区记忆,如将中国分为东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等。生:学生自由发言,加强记忆。师:对于34个省级行政区,也可以利用平时时间,制作地图,做成拼图小游戏,进而在游戏中记忆这些内容。【考点四】人口师: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13.40亿,占世界人口的1/5。课件展示:师:通过观察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可以得出中国人口的增长特点。生:人口增长迅速。师: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长迅速,呈直线上升。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师: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使得我国每年的新增人口数量依然较大。师:2010年,中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约为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但我国人口分布是不均的,通过人口分布图,观察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课件展示:师:通过人口分布图,可以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我国人口东部多而密,西部少而疏的原因是因为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发达,人口密集。【考点五】民族师:中国不仅人口众多,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55个,占总人口的8%,其中壮族人口最多。课件展示:师:对于各少数民族,我们要了解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等。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雪顿节、锅庄舞;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傣族的泼水节、孔雀舞;高山族的丰收节等。师:了解了各民族的民族风情,结合中国民族分布图,清楚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分布地区。课件展示:师: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民族的分布地区是:汉族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我国分布少数民族最多种类最多的省级单位是云南省,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五、板书设计1.我国的地理位置。2.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3.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以及行政中心。4.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及人口分布特点。5.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分布地区。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据多种记忆方法,尝试记忆本节课内容,如故事法、顺口溜等。结合多煤体课件,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根据复习课的特点,采用题目带动复习策略。通过习题,发现问题,对点解决,再补偿训练,课堂效果好。但教师关键点的点评要恰到好处,把握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