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运动的了解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静止的表面化,对于如昼夜交替为什么产生,各地的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等等还有很多疑问,特别是对各种光照图的判读还有困难。但他们对这些现象有很大兴趣而且和现实有着紧密地联系,因此这节课充分根据学生最想知道的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课标要求】2011版1.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2.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2022版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 知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特征,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2.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运用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天转还是地转?托勒密与地心说——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哥白尼与日心说——16世纪中叶,哥白尼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那么你能解释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吗?1.为什么白天和黑夜总在不停地交替?2.为什么每天太阳都从东方升起,又在西方落下?任务1 演示地球自转,说出地球的自转特征,并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预留2分钟阅读教材,教师出示实验要求,分好小组,按照要求准备实验材料。边演示边观察:拨动地球仪,结合课本,说出地球自转的特征。1.拨动你的地球仪,使转动与屏幕上的一致;2.说出地球自转周期和定义,判断地球转动方向、旋转轴。教师从不同角度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提问:你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吗?继续观察实验,在地球仪上标出A点和B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 拿手电筒照暗处的地球仪,A地和B各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2.假如地球仪是透明的,会产生什么现象?3.转到地球仪A、B两地会产生什么现象?4.根据以上活动分析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教师总结归纳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播放视频:地球自转加速:2021年会过得更快吗?,拓展地球自转速度相关的知识。任务2 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球的自转。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地球自转产生了那些现象。示例一每天的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示例二白天和黑夜永远不停地在交替,为什么?(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产生了昼夜;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示例三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相互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的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则位于昼半球。)补充地球自转的造成的其他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