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2《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课标要求】
2011版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22版
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的基本观点,能在地图上识别六大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
2. 能够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教学重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现代科考发现: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煤
煤炭是古代植物深埋地底下演变而来的,而现在南极大陆的气候几乎不支持绿色植物生存。你能解释材料中所说的现象吗?
复习上一课时学到的“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展示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回答导入问题。
任务1 观察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找出六大板块,明确其位置。
观察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这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
2. 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
3. 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通过反复观察板块示意图,让学生掌握六大板块的分布及特征。)
教师再次设问:图中:“→←”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提示:根据板块的运动方向判断)
“→←”表示碰撞挤压; “←→”表示板块张裂。
任务2 模拟板块碰撞挤压、板块张裂运动,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归纳: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完成教材活动: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拓展:为什么要给珠峰重新测量身高 ?
观察地图,引导学生说出火山、地震与板块之间的关系。
最后,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