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4《世界的气候》(第3课时)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1.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气候”和“天气”。
2.图3.22是对不同气候景观的举例,并通过对气候特点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怎样去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该图三幅照片分别是:A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B为热带沙漠气候景观;C为温带季风气候景观。
3.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由于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因此,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为切入点。
4.世界气候分布图(图3.23)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具备了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并且知道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判读各地气温降水曲线柱状图描述各地的气候特征,感受各地的气候差异,以及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
【课程标准】
2011版
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022版
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材料,能够说出某地气候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中哪一因素的影响而形成,能够比较分析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2.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了解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差异。
【教学方法】
比较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一时间,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气候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有哪些?
任务1 分析材料和图表,说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师出示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某地的气候直方图,提出问题:
1.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差异?
2.造成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气温和降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纬度位置对气温影响很大。
一般说来,纬度低,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就高;纬度高,接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就低。
再看下面这组图片,思考:
1.三地纬度位置差异不大,为什么景观差异如此之大呢?
2.致使这些地方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总结:海陆位置也深刻影响着气候。
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降水少,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
再来看下面一段材料,阅读“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为什么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那么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总结:就地形而言,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另外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完成活动题: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
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北部冬季寒冷漫长。(纬度位置)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海陆位置)
任务2 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气候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游、体育运动、军事、商业、工农业生产等活动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3—5分钟发言)
教师总结:气候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气候影响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
(展示世界水稻的分布图,水稻种植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
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不同,所以,同一种农作物,在有的地区生长良好,在有的地区却不能生长。
完成活动,从同学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试着用所学的知识作出解释。
气候异常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
干旱、洪涝。
完成活动,我国南方一些雨水充沛的地区,夏季如果有一个月不下雨,常会发生严重旱灾;而沙漠地区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
这是为什么?
旱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所谓灾害是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如果没有人类活动也就没有所谓的灾害了。在我国南方一些雨量充沛的地区,往往人口稠密,一旦发生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所以灾害比较严重。而在沙漠地区,无人居住,少雨或无雨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会造成损失,所以没有旱灾。
气候对人类活动禅城影响,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植树造林、兴修水库会改善局地气候(好的影响)
过度砍伐树木、温室气体排放会导致气候恶化(坏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