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主城区六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期中学情调研历史与社会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主城区六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期中学情调研历史与社会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 D 2. B 3. B 4. A 5. D 6. A 7. A 8. C 9A 10A 11B 12D 13B 14A 15D
16B 17D 18D 19C 20D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21.(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3分)(任意三位)
(2)①秦国;商鞅变法 (2分) ②历史意义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3分)
(3)墨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韩非主张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回答任意一题即可2分)
①秦朝(2分)
22.(1)河姆渡人。 2分
(2)采用疏导的方法 2分 修建都江堰。 2分
(3)道家。 2分
(4)禅让制。 2分
(5)夏桀、商纣、周幽王。 2分
(6)利用儒家思想:政府要实行仁政,以德治国。
利用法家思想:政府要实行以法治国。 2分
(1)663 553 鞍部 自北向南流
(2)甲 1分 沿着甲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坡度较缓,爬起来比较容易 2分
(3)B 1分 C位于陡崖附近,要避开陡崖,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 2分
(4)2.4 1分 (5)东北——西南 1分 D 2分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学情调研历史与社会调研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 学会制造工具 B. 住在山洞里 C. 懂得用火 D. 过着群居生活
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
A. 传说、遗址 B. 化石、遗址 C. 遗物、记载 D. 传说、记载资*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将下列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磨制石器 ②青铜农具 ③打制石器 ④铁制农具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可以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的考古发现主要分布于()
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③ 珠江流域 ④辽河流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时间轴是历史时空观的重要体现。观察下面的时间轴,你认为山顶洞人应该生活在哪一时期
A. A B. B C. C D. D
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②④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的发展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 饮食习惯 B. 劳动工具 C. 自然条件 D. 劳动技术
下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下列有关该部落联盟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 )
①他与炎帝在阪泉展开大规模战争,打败炎帝后两部落结成联盟
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制造船只
④他创造了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 黄帝和炎帝 B. 黄帝和蚩尤 C. 黄帝和尧 D. 黄帝和舜
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出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 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C. 商纣王施用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
D.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作西周
下列选项中,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国家机构不完善
统治者缺乏经验
C. 军队缺乏训练
D. 末代国君的昏庸、奢侈、残暴
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B.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 人们之间相互谦让
D. 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下列有关比例尺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或数字式表示
②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③根据比例尺可测算出地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④浙江省政区图的比例尺一定比杭州市政区图的比例尺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下列属于地形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有()
①我国南方地区的居民屋顶坡度大
②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③平原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
④分布在山谷中的乡村聚落的形态一般呈带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观察上图,回答下列各题。
若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A. 60 米 B. 600米 C. 6000 米 D. 60000米
乙地在丙地的方向( )
A. 西北方 B. 正西方 C. 东南方 D. 正北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面对严重的疫情,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为战胜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体现了社区的()
A. 政治功能 B. 文化功能 C. 经济功能 D. 管理功能
下列不同区域中的联系中,属于文化联系的有()
①浙江的茶叶销往日本 ②杭州的小陈在网上查找就业信息
③杭州小百花越剧团赴澳演出 ④浙江大学邀请北大学者来杭进行学术交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社区特色各异,下列描述符合乡村社区特点的是( )
高楼林立,商客云集,商品交易频繁
学府多多,人才济济,科技成果辉煌
C. 新房幢幢,工人上班,居民安居乐业
D. 排屋错落,农民劳作,庄稼葱绿遍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又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请回答:(12分)
(1)春秋时期,各诸侯争霸称雄,请写出三位称霸的诸侯。(3分)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实现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成效最大的是哪国的什么变法?(2分)这次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3)战国时代,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流派,这些学派的代表思想家游说天下,并相互论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请写出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及其主张(答出一条即可)。(2分)
(4)哪一个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五百余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2分)
(14分)
和谐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追求之一。从远古人类到传说中的炎黄时期再到春秋战国结束的这段历史,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
(1) 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是什么人?(2分)
(2)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为了百姓改造自然,采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2分)战国时期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李冰父子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2分)
(3) 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主张“顺应自然”?(2分)
(4) 统治的和谐: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分)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5) 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暴君。(任写出二个即可) (2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6) 请你从儒家或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如何加强国家管理才能构建和谐社会?(2分)
23.(14分)
某中学计划开展野外考察。读图“某地等高线图”,将本次活动计划补充完整。
(1)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________米,它与B点的最大高差不超过________米。A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_,河流的流向是______。(每空1分)
(2)沿甲、乙两条路线登山,比较容易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分)
(3)图中B、C两地更适宜搭建帐篷露营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分)
(4)李庄和吴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_____千米。(1分)
( 5)为了不妨碍地面交通,高速铁路基本上采用修建高架桥和隧道的形式。图中高速铁路的走向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D、E两处需要修建隧道的是_________。(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