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钱江、城东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期中学情调研历史与社会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钱江、城东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期中学情调研历史与社会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学情调研
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考试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命题人:审核人:)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看下图判断,哪一古人类与我们现代人的基本特征最为接近( ▲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浙江省是古人类文明遗址较为丰富的省份。下列出土遗存,属于浙江省的有
( ▲ )
①栽培水稻 ②玉琮 ③猪纹陶钵 ④人面鱼纹彩陶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禹能够得到民众爱戴并被称为“大禹”,舜在年老时还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给
他,主要的原因是“大禹”( ▲ )
A.在逐鹿之战中打败蚩尤 B.教民开垦耕种
C.通过禅让制度让位于贤德之人 D.治水有功
4.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中说道:“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
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这一实行于西周时期的“礼
制”指的是( ▲ )
A.土地所有制 B.民主禅让制 C.分封王国制 D.中央集权制
5.在考古学家考古挖掘的许多墓葬中,发现随葬的物品多少不一。下列出土文物
中,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大小和等级高低的是( ▲ )
A.陶器 B.玉器 C.兵器 D.礼器
6.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诸侯竞相称霸,实际取代周天子地位。其中第一
个称霸的是( ▲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7.商鞅变法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下列举措中,对秦国国力提升最为
直接的是( ▲ )
A.废特权,行县制 B.明法度,禁私斗
C.废井田,奖耕织 D.改户籍,一度量
第 1 页 共 3 页
8.东周时期社会动荡,学术思想活跃,学说蓬勃兴起,出现了许多大思想家。下
列人物中,既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又是春秋时期教育家的一位是( ▲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孙子
9. 唐朝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有“六王毕,四海一”这一句记述,其所指的事件发
生于( ▲ )
A.公元前 11世纪 B.公元前 221年
C.公元前 202年 D.公元前 119年
10.《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的记载,这一举措的主要意义
是( ▲ )
A.便利文化交流 B.便利经济发展
C.便利交通往来 D.便利军事活动
11.两千多年前,有一批戍边农民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天问,并揭竿斩
木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领导者是( ▲ )
A.勾践、夫差 B.陈胜、吴广 C.项羽、刘邦 D.卫青、霍去病
12.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中争战众多。下列战役,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
列应为( ▲ )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巨鹿之战 ④漠北战役
A. 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①④
13.西汉初期,国力较弱,百废俱兴。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稳定社会局势,统治者
采取了( ▲ )
A.约法三章政策 B.君主专制政策 C.尊王攘夷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第 14 题图
14. 上图所示,“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 ▲ )
A.周王室力量下降与诸侯国力量的壮大 B.秦灭六国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激烈反抗
C.秦朝暴政导致各地农民起义全面爆发 D.汉初分封诸王实力膨胀抵制削藩政策
15.西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王朝。在下列汉朝皇帝中,在其统治时期使西汉
王朝进入鼎盛阶段的一位是( ▲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文帝 D. 汉武帝
第 2 页 共 3 页
二、材料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6.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99 年以来,我国出土商代有字甲骨 15 万片,单字 4400 个以上,记载
了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内容。
——根据人教版(2016)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 26 页编辑
材料二 大量出土的商周时代甲骨上的文字,其造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假借等多种。
——根据人教版(2016)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 26-27 页编辑
请回答:
(1)材料所述的文字,其统称是什么?(2分)对研究商朝历史有什么作用?(2
分)
(2)根据材料说明这些文字所具有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地位。(6分)
17. 阅读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忽使并进”。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材料二 “……匈奴所杀郡守都尉,略取(即掠取)人民,不可胜数。孝武皇帝……
乃遣大将军、骠骑……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
——(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三《韦贤传》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实施的结果如何?(4分)
(2)材料二所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4分)
第 3 页 共 3 页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学情调研
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D 2.A 3.D 4.C 5.D 6.A 7.C 8.A 9.B 10.B 11.B 12.A 13.D 14.D 15.D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答:
(1)甲骨文;(2分)
提供文字依据;了解商朝历史或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答出任何1点给2分)
(2)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文字体系较为完整;已具备汉字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重要阶段;是较为成熟的文字;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答出任何1点给3分,共6分)
17.答:
(1)主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如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对,共2分);结果:统一了思想;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使儒学从此居于主导地位;使儒家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精神支柱。(答出任何1点的2分,共4分)
(2)事件:北击匈奴(答成“攻打匈奴”或“大败匈奴”等也对,共2分);意义:稳定北部边郡(答成“稳固边疆”“开疆拓土”等也可,共2分)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学情调研
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考试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命题人: 审核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看下图判断,哪一古人类与我们现代人的基本特征最为接近( ▲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浙江省是古人类文明遗址较为丰富的省份。下列出土遗存,属于浙江省的有( ▲ )
①栽培水稻 ②玉琮 ③猪纹陶钵 ④人面鱼纹彩陶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禹能够得到民众爱戴并被称为“大禹”,舜在年老时还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给他,主要的原因是“大禹”( ▲ )
A.在逐鹿之战中打败蚩尤 B.教民开垦耕种
C.通过禅让制度让位于贤德之人 D.治水有功
4.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中说道:“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这一实行于西周时期的“礼制”指的是( ▲ )
A.土地所有制 B.民主禅让制 C.分封王国制 D.中央集权制
5.在考古学家考古挖掘的许多墓葬中,发现随葬的物品多少不一。下列出土文物中,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大小和等级高低的是( ▲ )
A.陶器 B.玉器 C.兵器 D.礼器
6.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诸侯竞相称霸,实际取代周天子地位。其中第一个称霸的是( ▲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7.商鞅变法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下列举措中,对秦国国力提升最为直接的是( ▲ )
A.废特权,行县制 B.明法度,禁私斗
C.废井田,奖耕织 D.改户籍,一度量
8.东周时期社会动荡,学术思想活跃,学说蓬勃兴起,出现了许多大思想家。下列人物中,既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又是春秋时期教育家的一位是( ▲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孙子
9. 唐朝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有“六王毕,四海一”这一句记述,其所指的事件发生于( ▲ )
A.公元前11世纪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前119年
10.《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的记载,这一举措的主要意义是( ▲ )
A.便利文化交流 B.便利经济发展
C.便利交通往来 D.便利军事活动
11.两千多年前,有一批戍边农民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天问,并揭竿斩木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领导者是( ▲ )
A.勾践、夫差 B.陈胜、吴广 C.项羽、刘邦 D.卫青、霍去病
12.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中争战众多。下列战役,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 )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巨鹿之战 ④漠北战役
A. 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②①④
13.西汉初期,国力较弱,百废俱兴。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稳定社会局势,统治者采取了( ▲ )
A.约法三章政策 B.君主专制政策 C.尊王攘夷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第14题图
14. 上图所示,“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 ▲ )
A.周王室力量下降与诸侯国力量的壮大 B.秦灭六国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激烈反抗
C.秦朝暴政导致各地农民起义全面爆发 D.汉初分封诸王实力膨胀抵制削藩政策
15.西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王朝。在下列汉朝皇帝中,在其统治时期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阶段的一位是( ▲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文帝 D. 汉武帝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99年以来,我国出土商代有字甲骨15万片,单字4400个以上,记载了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内容。
——根据人教版(2016)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26页编辑
材料二 大量出土的商周时代甲骨上的文字,其造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
——根据人教版(2016)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26-27页编辑
请回答:
(1)材料所述的文字,其统称是什么?(2分)对研究商朝历史有什么作用?(2分)
(2)根据材料说明这些文字所具有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地位。(6分)
17. 阅读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忽使并进”。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材料二 “……匈奴所杀郡守都尉,略取(即掠取)人民,不可胜数。孝武皇帝……乃遣大将军、骠骑……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
——(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三《韦贤传》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实施的结果如何?(4分)
(2)材料二所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