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东北三省5.1.1红松之乡450N530N320N400N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小兴安岭在哪里?小兴安岭位于我国的东北部,黑龙江省的中北部,我国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黑龙江松花江林海(夏)林海(秋)林海(冬)小兴安岭整个山脉分布着温带针叶和阔叶林。它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走进小兴安岭山区,松林千里,遮天蔽日。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是我国重要森林资源宝库。森林中有梅花鹿、东北虎等珍贵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林下资源。旧三宝:人参、貂皮与乌拉草新三宝:人参、貂皮与鹿茸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山地地形小兴安岭的地形类型?伊春的气候类型?伊春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温和。降水:集中在夏季,比较湿润。①小兴安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湿润(蒸发量小)。②小兴安岭的地形属于山地。为红松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小兴安岭孕育红松的自然条件: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基地,木材销售占该区经济收入的60%。小兴安岭木材怎样运到林区外的呢?交通方式:铁路、公路、水运小兴安岭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但由于人们只注重森林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效益(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环境等)为日后生态破坏和资源面临枯竭埋下隐患。长期以来,林区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恶化的原因:森林资源减少毁林开荒过量采伐重采轻育滥砍滥伐森林灾害居民烧柴毁灭性挖掘可见,小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当地人们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森林呢?(1)改善管理,设立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2)积极造林,采伐与培育相结合;(3)开辟多种能源以解决居民烧柴困难问题;(4)预防森林灾害(虫灾、火灾等);(5)制定森林法,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森林资源等;东北林区的整治: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已成为东北林区的首要任务。2、木材深加工:过去废弃的枝丫和锯末加工成木片木板再利用,创造了新价值。因 地 制 宜面对森林急剧减少和经济衰退,林区的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1、森林食品:野生菌和药材变成了人工种植,既增加了收入又保护了森林资源。3、森林旅游:森林旅游的开发既感受自然之美,又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林下木耳栽培生产雪糕棒人造板生产巩固练习1.关于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三省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概括了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C.东北三省气候湿热,利于农作物生长D.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东部巩固练习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A )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③矿产资源优势④地理位置优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巩固练习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东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有( A )①煤②铁③石油④有色金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巩固练习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被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显著特征是( D )①耕地面积广大②宜农荒地多③土壤肥沃④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巩固练习3.土壤以肥沃的黑土著称的平原是( A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成都平原巩固练习4.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分别指( B )A.长白山乌苏里江B.长白山黑龙江C.大兴安岭黑龙江D.大兴安岭松花江巩固练习5.雾凇(图)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形成雾凇要求冬季寒冷漫长,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根据材料推测,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形成雾凇的是( A )A.东北三省B.珠江三角洲地区C.西北内陆地区D.云贵高原巩固练习6.下图所示区域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A )A.甲地——石油工业B.乙地——种植业C.丙地——林业D.丁地——畜牧业巩固练习7.读东北三省部分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D )A.市场B.科技C.森林资源D.矿产资源巩固练习7.读东北三省部分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2)下列工业,不宜在东北三省发展的是( D )A.机械制造B.石油化工C.家具制造D.甘蔗制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