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年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专题复习:富强与创新一、复习目标1.清晰定位单元与各课主题;宏观把握单元框架体系;重点识记本单元各课重要知识点;思考辨识单元常见知识误区。2.宏观把握单元框架体系;重点识记本单元各课重要知识点。3.细致梳理单元框架体系并引导学生科学记忆。二、知识结构三、知识梳理1.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强国富民。2.改革开放有何重要意义?(1)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2)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5)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3.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基本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4.中国腾飞的表现是什么?(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3)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5.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本原因)其他原因:(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发展;(4)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7.党的初心与使命为是什么?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8.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1)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9.怎样进行全面深化改革?(1)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3)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0.为什么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11.如何共享发展成果?(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3)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2.创新与生活的关系怎样?(1)生活处处有创新。(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13.创新对国家的意义是什么?(1)创新是推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5)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14.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怎样?(1)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15.我国的科技现状如何?(1)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16.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的轨道上来。(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17.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18.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19.企业为什么要重视创新?(1)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2)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3)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四、典例分析典例1、(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的腾飞证明( )( )A. 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C.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发生改变【解析】该题考查改革开放。题目材料中,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B符合题意;A错误,我国还没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教育的重要性;D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改变;故本题选B。【答案】 B典例2、(2022 湖北武汉)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开启“超长太空之旅”,他们先后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太空授课和多项科学研究工作,于2022年4月16日顺利返回。这说明我国( )A. 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B. 在科技领域全面领先世界C. 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D. 全面建成了创新型国家【解析】本题考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分析题干信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太空授课和多项科学研究工作,于2022年4月16日顺利返回”说明我国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C说法符合题意;材料没涉及制度创新,故A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我国科技尚未领先世界,故B说法错误;我国尚未建成创新型国家,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答案】 C五、针对训练1.(2022 天津)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断证明,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A.共同富裕 B.依法治国 C.改革开放 D.按劳分配2.(2022 湖南衡阳)深圳,40多年前的小渔村已经蜕变为全球瞩目的大都市。“无数个第一”见证了它的发展: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可见( )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③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 (2022湖南株洲)读如图《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②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人民福祉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已全部实现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4. (2022 湖北武汉)某班学习小组在“中国经济发展”主题探究活动中,收集了如下资料:时间 中国人均GDP总量 中国GDP总量 中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比重1978年 385元 3679亿元 1.7%2021年 80976元 1143670亿元 18%(注: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分析上表资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B. 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C. 我国实现了共同富裕 D. 我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5.(2022 山东烟台)改革开放数十年,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下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改革开放( )经济指标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进出口总额(亿元)1978年 3678.7 171 3551984年 7278.5 423.6 1201.22013年 568845 18311 2582672021年 1143670 35128 391009①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是我们的强国之路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人民获得感④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 (2022 湖北随州)2022年2月22日,中央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举措( )①能够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②体现了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表明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7.(2022 湖南怀化)2021年怀化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试点地区,是全省唯一入选试点城市。我市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优化网点配置,实现便民生活圈消费品质化。这( )①有助于改善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②有利于彻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③有助于区域发展更协调④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2 浙江宁波)下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2 湖南怀化)创新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2021年7月20日,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山东青岛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这属于( )A.理论创新 B.科技创新 C.制度创新 D.文化创新10.(2022 四川自贡)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点手机。就可“掌控”大棚温度和湿度;借助“云广播”,大量招工信息飞入乡村千家万户;登上电商平台,农产品很快出村进城·····数字乡村正展现出澎湃动力。这说明( )①创新改变生活,创新让村民生活更美好②互联网是人们学习和交往的主要方式③科技创新改变着村民的行为方式④创新是我们的强国之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2022 江苏苏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顾诵芬,面对国外技术的严密封锁,冒着生命危险,乘战机三上蓝天,组织攻克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核心技术,开创了中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这对我们青少年成长的启示主要是( )A.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人文底蕴 B.培养创新能力,发扬实干精神C.加大技术引进,共享发展机遇 D.实施科教兴国,提升科技水平12. (2022 湖北随州)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近年来,中国航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神州”问天、“嫦娥”揽月、“羲和”逐日……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中国速度,不断拓展人类对时空的认知。这说明(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强国,走在世界科技发展前列②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③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④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13.(2022 四川自贡)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度旧物品再利用成为断时尚。用废旧轮胎养花,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包装纸、雪糕冰棍制作台灯····废旧物品再利用( )A.是创新强国的好点子,是以万众创业为目的的匠心之作B.表明创新无处不在,创意与环保结合会焕发出新的活力C.体现了错误的消费观,花盆、台灯很便宜,直接买就行D.是浪费时间,把宝贵的光阴花在要丢弃的物品上不值得14.(2022 四川达州)随着全球航天技术的发展,太空旅游逐渐从科学幻想变为现实,2021年,全球范围内完成了数次由非职业航天员参加的太空旅行,未来5年,中国航天将培有发展太空旅游等太空经济新业态,提升航天产业规模效益,对此网友纷纷发表评论,其中你赞同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2 湖北武汉)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开启“超长太空之旅”,他们先后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太空授课和多项科学研究工作,于2022年4月16日顺利返回。这说明我国( )A.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B.在科技领域全面领先世界C.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D.全面建成了创新型国家16. (2022 江苏苏州)【共同富裕 提供苏州样板】改革开放40多年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江苏省和全国“两个率先”战略的排头兵,也为共同富裕提供了更多的“苏州样板”。2021年,苏州实施援藏项目11个,投入援藏资金7884万元;推进75个援疆项目,总投资达5.6亿元……对口支援协作合作结、如出累累硕果。 苏州今年启动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丰富集体经济发展和相对薄弱村稳定增收路径,实现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1150万元。 苏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810元提高到1095元,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持续保持全省领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实施。运用所学知识,提炼上述材料中苏州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做法。(列出要点即可)17.(2022 云南)【创新驱动发展】◇2021年我国的全社会研发费用是2012年的2.7倍,基础研究费用是2012年的3.4倍。◇十年来,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是世界各国中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一台台大国重器展现了当今中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高科技和硬实力。(1)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请你列举两项近年来我国突出的科技创新成果。(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的理由。参考答案1.C【解析】该题考查改革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B不符合题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符合题意,按劳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之一;故本题选C。2.C【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地位。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④说法正确;①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③说法正确,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本题选C。3.B【解析】本题考查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体现了我国积极践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也说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③错误,不符合实际;故本题选B。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国情的认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故A说法错误;从题目中1978年和2021年的数据对比中可知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故B符合题意;我国还未实现共同富裕,故C说法错误;我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5.A【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人民获得感,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所以①②③正确;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④排除;故本题选A。6.B【解析】本题考查共同富裕的相关知识。能够减少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①错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举措体现了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③正确;依据教材知识,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④错误;故本题选B。7.C【解析】本题考查民生、共同富裕的相关知识。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题干中,我市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优化网点配置,实现便民生活圈消费品质化,这有助于改善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有助于区域发展更协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故①③④正确;彻底,说法绝对,故排除②;故本题选C。8.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走向共同富裕的相关知识。我国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增加,体现了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我国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故①②④选项说法正确;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尚未解决,故③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B【解析】本题考查对创新的正确认识。题目中体现的是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属于科技创新,B说法正确;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在题文中没有体现,A、C、D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B。10.C【解析】本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题干中的少年行为是具有创新精神的行为,创新源于生活,改变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创新不唯年龄,每个人都可以,科技创新改变着村民的行为方式,①③正确;互联网不是人们学习和交往的主要方式,②错误;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④错误;故本题选C。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知识。顾诵芬的获奖事迹主要启示青少年应该培养创新能力,发扬实干精神,故B选项说法正确;题干信息主要启示青少年应该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创新能力,与提高人文底蕴无关,故A选项不合题意;题干信息主要体现面对技术封锁,我们应该坚持自主创新,而不是加大技术引进,共享发展机遇,故C选项说法错误;国家应该实施科教兴国,提升科技水平,与题干要求的青少年主体不符,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12.D【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创新的相关知识。我国还没有成为科技强国,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①错误;中国航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神州”问天、“嫦娥”揽月、“羲和”逐日……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中国速度,不断拓展人类对时空的认知。这说明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②④正确;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③错误;故本题选D。13.B【解析】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废物利用是以节约资源为目的,而不是以万众创业为目的,A错误;根据题干,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废旧物品再利用成为新时尚。用废旧轮胎养花,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包装纸、雪糕棍儿制作台灯......废旧物品再利用表明创新无处不在,创意与环保结合会焕发出新的活力,B正确;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没有体现错误的消费观,C错误;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我国的环保事业,不是浪费时间的表现,D错误;故本题选B。14.A【解析】本题考查对创新的正确认识。太空旅游逐渐从科学幻想变为现实,体现了科技日新月异,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加精彩,①说法正确;太空旅游逐渐从科学幻想变为现实,未来5年,中国航天将培有发展太空旅游等太空经济新业态,提升航天产业规模效益,体现了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启示我们要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培养创新能力,②③说法正确;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5.C【解析】本题考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分析题干信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太空授课和多项科学研究工作,于2022年4月16日顺利返回”说明我国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C说法符合题意;材料没涉及制度创新,故A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我国科技尚未领先世界,故B说法错误;我国尚未建成创新型国家,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6.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②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④坚持改革开放。【解析】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运用共同富裕的有关知识,从措施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17.(1)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使用小分子化学物质诱导多能干细胞,逆转生命时钟;艾滋病感染粘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等等。(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的科技创新成就,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本题的设问主体是我国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的理由,联系题文材料,从创新重要性的角度进行分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