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法不可违导学案(含部分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法不可违导学案(含部分答案)

资源简介

周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授课人:
课题 5.1法不可违 课型 新授 课时:1
核心素养与 学段目标 政治认同: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重点 法律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做到遵章守法?为什么法不可违?
难点 违法行为的原因、含义及分类是什么?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案
知识点一违法无小事
请阅读教材第46~48页,补充完善下列问题: 1.人们行为的底线     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    、    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类型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4.不同类别的违法行为的关系 【点拨】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二者之间又有明确的界限。违法不一定犯罪,而犯罪必定违法。
知识点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请阅读教材第49~52页,补充完善下列问题: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     的行政违法行为。 (2)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     。 2.违反民法 (1)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    来规范的。民法用规定     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2)侵犯他人     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    的法律规定。 (2)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    ,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       发展。
探究案
1.(2022年海南)为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某校初二(1)班召开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小明认为:“一个人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不犯罪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未成年人即使犯罪,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辨析。 知权利、晓义务
材料一 2022年5月,西安市纪委监委公布2022年涉水领域腐败问题监督举报方式,全市涉水领域腐败问题涉及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违纪问题,可向西安市纪委监委举报(举报电话:12388举报网站:shaanxi.12388./xian)。
材料二 2021年6月3日下午,网约车司机于某因嫌定期做核酸检测耽误接单,遂委托邻居何某代做核酸检测。何某即持于某核酸码截图,冒充于某身份,至嘉定区安亭镇一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案发后,两人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处罚。
(1)在以上案例中,于某和何某的行为违反了哪类法律?依法承担了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2)以上案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训练案
1.陈某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渎职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剥夺政治权利四年,并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A.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D.有期徒刑、没收财产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下列属于这类违法行为的是 ①谎报险情 ②骑车闯红灯 ③破坏铁路封闭网 ④未经他人同意使用其照片用作广告宣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王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王某等人警告处罚。王某等人的行为是一种(  )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下观点对上述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我国法律是我国人民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C.我国法律是我国人民意志的体现 D.我国人民是法律的制定者,人民凌驾于法律之上 5.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规定,携带犬只出户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传播疫情。该规定一出,引发网友热议。下列网友观点正确的是(  ) ①网友甲:遛狗是个人自由,不应受到限制 ②网友乙:狗绳不仅是公众安全的防护线,还是规范饲养人的职责线 ③网友丙:遛狗拴绳入法实属良法善治、民之福祉 ④网友丁:遛狗不栓绳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6.2022年1月1日,多部法律和司法解释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下列关于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每一部法律都反映所有人的意志和利益 ②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③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④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下列事件与对应知识解读正确的是(  ) ①无数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同心协力抗疫——物质帮助权 ②小斌因抢劫财物,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违法须担责 ③上海两母女携病毒乘车赴杭州游玩被抓——要依法维权 ④大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征兵办去登记——依法服兵役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法律是(  ) ①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③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④调整一切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法律的本质是(  ) ①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③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典型的奴隶制法典,突出特点就是确立各阶级不同的法律地位,以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下列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③有了人类就有了法律 ④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BBADB DBACA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1)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3)公民只要违反了法律,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一个人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但是只要违法就必须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2.(1)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责任。
(2)树立法治观念,法律不可侵犯。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防疫规定,自觉学法守法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