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复习目标】1.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2.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3. 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4 . 在认识化学变化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的宏观事实、微观本质和符号表征(化学方程式)之间相互联系的思维习惯。5. 通过定量研究化学反应,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学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目标学案,当堂达标测试题学生准备:依据目标学案进行课前自主复习,完成学案多媒体教学素材【过程设计】本单元的复习通过四个环节组成【复习过程】一、教材梳理㈠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不变元素的 和 不变微观:原子的 、 、 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 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 的种类一定改变(3)可能改变 的数目可能改变4.四注意:(1)适用范围是所有的化学变化,对物理变化 。(2)只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也不是分子个数守恒。(3)杂质和剩余物质都没有参加反应,不属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4)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的质量,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而误认为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㈡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 (1) (2)2.含义:以2H2+O2点燃 2H2O为例(1)(2 )(3)㈢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2)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设→写→找→列→答→查3.注意:(1) 化学方程式必须书写正确,特别是注意配平,(2) 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计算准确,特别是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能漏乘。(3) 一道题中,不同未知量不能用同一字母表示。(4) 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和未知量必须写在对应化学式的正下方,以免出错;(5) 代入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进行转换,且单位要一致。【复习过程】环节一:自主梳理 加深记忆1、为学生提供知识树结构图,让学生把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填写在相应的位置(具体地址在《助学》第83页)。2、依据学案,要求学生填写复习提纲,进一步熟悉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具体内容见附件)环节二:合作探究 师生交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馈,根据相关知识点把自主整理和小组交流时收集到的资源及时矫正、渗透和点拨,同时对某些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拓展和深究。【典例探究】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C.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体积小于200mL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例2】某一纯净物R加热分解生成CuO、H2O和CO2,根据此实验事实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R是氧化物 B. R中含有4种元素C.R中含有水 D.R中含有3种元素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例1】某同学写了以下化学方程式:分析书写错误的不同原因.将方程式的序号填入以下相应的空白处:(1)未配平的是 ;(2)化学式写错的是 ;(3)“↑”使用不当的是 ,(4)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是 ;(5)反应条件写错的是 。【例2】从化学反应3Fe+2O2Fe3O4中,可得到下列信息,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B.3份Fe跟2份O2反应,生成1份Fe3O4C.每168份质量的Fe跟64份质量的O2完全反应,能生成232份质量的Fe3O4D.在这个反应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是168∶64∶232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组织学生进行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计算依据、书写步骤的理解运用.【例1】在2A + 3B = C + 6D 的反应中, 已知15gA和适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34gC和11gD,若用10gB跟适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是( )A. 20g B. 30g C. 11g D. 15g【例2】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较快地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得到4 g氧气,需分解氯酸钾多少克?【例3】8.58 g镁带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需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多少升?(已知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 g /L)环节三 自我测评 巩固提升设计有层次的课堂检测题。当堂检测、当堂达标,在检测的过程中,老师可收取部分同学的学案进行批改和矫正。所有同学完成后,教师投影答案进行全体同学的矫正和反馈。【课中检测】1.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① 原子的数目 ② 分子的数目 ③ 元素的种类 ④ 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 物质的种类⑥ 物质的体积 ⑦ 物质的状态A. ②④⑤ B. ①③⑦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④催化剂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4NH3 + 5O2 ====== 4X + 6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A. N2O5 B. NO C. N2 D. NO2点燃3.对于化学方程式C+02===CO2表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条件是点燃C.每l份质量的碳和l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1份质量的二氧化碳D.每l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化合生成l个二氧化碳分子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 )A.Z一定是化合物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g X完全反应生成b g Z,则同时消耗(b一a)g Y5.请写出化学方程式。(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热氧化汞使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氨气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5)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下:(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并进行分析:(1)甲同学取少量该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经测定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该物质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他判断的理由是 。(2)乙同学取物质3.6 g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经测定得到5.4g水和ll g二氧化碳通过计算求出5.4g水中含氢元素 g,11 g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索 g.则该物质中一定 (填“含”或“不含”)氧元素。7.(1)右图为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称物品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①调游码②放称量纸 ③称量物放左盘 ④调零点 ⑤加质量大的砝码⑥加质量小的砝码A.①③③④⑤⑥ B.④②③⑤⑥① C.④⑤⑥①②③(2)如右网装置中,称量小烧杯中所有物质的质量m1,然后将小烧杯中的碳酸钠与盐酸完全混合,反应发生一 段时间后,再称量小烧杯及烧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m2,则m1 (填“=”“>”“<”)m2,其原因为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总质量8.发射通信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 +4H2O请在横线上填写化学式以完成该化学方程式。(2)请计算9.6g N2H4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204的质量。学生自主复习本单元主要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合作探师生交流究的环节,突破重难点的复习,同时总结归纳,锻炼能力。限时做题,独立完成,检测学生本堂课的复习效果。反思本单元复习过程中的不足与困惑,再次巩固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