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础【学习目标】1.懂得法治的含义。2.理解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3.知道我国为描绘法治新蓝图的基本做法。【重点难点】重点: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难点:我国为描绘法治新蓝图的基本做法。【自主学习】1.法治意味着依据 和 来治理国家。2.法治要求实行 之治。法治还要求实行 。3.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 的基本保障,是维护社会未定实现正义的有效方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4.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 ,让人们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 地生活。5.党的十五大把 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6.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7.为什么我国要选择法治道路?8.怎样建设法治中国?【达标检测】1.“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下列选项对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意味着依法治理 ②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③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④要求实行善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国之所以坚持法治道路,是因为( )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②法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③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3.2021年,人民法院审结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消费、社会保障等案件154万件,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表明( )A.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B.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C.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D.法治能够让人们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4.2021年12月25日晚,37岁的罗某饮酒后独自回家休息,心情烦躁,将卧室内的一台老式电视机从窗户抛出,导致陈某、方某停在路边的两辆汽车受损。2022年3月7日,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法院以高空抛物罪依法判处罗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3000元。这表明,建设法治中国要( )①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④使每一位公民成为法治的自觉遵守者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民法典草案编篡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典,中国的民事权利保障进入全新时代。这体现了( )A.法治选过善治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D.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统一7.【建设法治中国】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事”亦“国事”。针对有的家长对未成年子女期望值过高、施加的学习负担过重、疏于管教等突出问题,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1)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的意义。材料二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2)请你为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提几点建议。参考答案1.C 2.A 3.C 4.B 5.C6.答案:(1)①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②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家庭教育有法可依。③实行良法之治,推进依法治国进程。④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公平正义。⑤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2)①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②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④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政府一些机构的基本职能。2.知道我国法治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要依法行政3.了解厉行法治的原因。4.知道厉行法治的要求。5.理解国家治理要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统一。6.培养良好的社会法治责任意识,以守法为荣,违法为耻。【重点难点】重点:厉行法治难点:法治政府【自主学习】1.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的宗旨是 ,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2.法治政府就是按照 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 的轨道上运行。3.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4.政府要全面推进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5.厉行法治,要推进 立法、 执法、 司法、 守法 。6.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和 共同发挥作用。7.怎样建设法治政府?6.厉行执法要求我们怎么做?【达标检测】1.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愧于人民公仆称号。这表明( )①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③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④政府权力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为全面推行政府权责清单管理,《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求,深化和拓展清单运用,明确权力边界,明晰职责范围,实现权责制度化、流程标准化、运行规范化。这体现了政府要坚持( )A.依法监察 B.依法执政C.公正司法 D.依法行政3.2022年2月17日,江西省政府发布《江西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纲要指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公开,以高质量公开助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政务公开有利于( )①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②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③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规范执法行为④提升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一2025年)》,对2025年、2035年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公民应做到( )A.立法科学,体系完备B.执法严明,依法行政C.尊法学法,守法用法D.司法公正,廉洁高效5.“如果法律不被信仰,就将形同虚设。公众对法律的信仰,既来自于普法宣传,更来自于身边的法律实践和法治环境。”这段话说明( )①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②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③作为公民,必须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尊学法守法用法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带头尊法守法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6.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实施。2022年3月1日开始,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黄升市场监督管理所联合黄升实验学校,在校园内通过张贴宣传标语、主题班会、文明用餐宣传讲座、黑板报等多种方式,开展“节约粮食,文明用餐”主题教育活动。材料表明( )①法律就是道德,法治就是德治,二者是一致的②国家治理需要以道德来引领,用法治来约束③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治政府】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它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推动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的纲领性法治文件。(1)我国应如何贯彻文件精神,建设法治政府?【德法之道】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2)请运用道德与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说明促进家庭教育为什么要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参考答案1.D 2.D 3.B 4.C 5.D 6.D7.答案:(1)①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②政府权力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按照法治原则,各项权力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③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2)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②道德具有教化作用,通过弘扬家庭美德教育孩子,可以引导父母正确的开展家庭教育。③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将法治融入家庭教育有利于规范父母家庭教育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