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 正视发展挑战【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2.了解我国人口状况的新特点,知道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3.知道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应选择的发展道路。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难点: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我国面临的环境、资源形势。【自主学习】1.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的新特点 、 、 、、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 、长期性、战略性问题。面对我国人口问题,党和国家坚持 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 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3.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表现在 和 。4.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危害: ,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5.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 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 、 、 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6.我国的环境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7.简述我国的资源现状及形成的原因。【达标检测】1.据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3亿人,人口净增长48万人,自然增长率是0.34‰;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5.0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85亿人。”这表明我国的人口特点是( )①人口分布不平衡 ②总人口增速趋缓 ③大量人口流动 ④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021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①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②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矛盾③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④根本改变了人口与资源的关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下面图表中的数据表明( )中国几项主要资源在世界的排名主要资源 总量排名 人均占有量排名耕地面积 第4位 第126位以后森林面积 第5位 第107位以后水资源 第6位 第110位A.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前列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占有量都非常少D.我国资源形势不容乐观,资源相对短缺4.2022年2月10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通过该规划的实施,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之所以如此重视生态环境,是因为( )①我国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 ②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③我国一些地区还存在着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 ④我国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5.我国创建“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各个关节,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创建有利于( )A.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改善生态环境B.努力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C.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下的水资源D.实现城市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6.【解读“双碳”目标】中国是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1)请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角度,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为实现“双碳”目标,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动?试举两例说明。参考答案1.B 2.A 3.D 4.C 5.A6.(1)①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资源形势非常严峻。④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相当严峻,不容乐观。⑤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我国环境资源严峻形势,有利于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有利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2)示例:使用布袋作为购物袋;购买绿色产品;拒绝包装过度的商品;不买一次性物品;等等。第二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学习目标】1.懂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知道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做法。3.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选择节能、低碳、环保、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重点难点】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做法。难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自主学习】1.追求 ,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3.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 为基础、以 为准则、以 、 为目标。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 的基本国策,坚持 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也是 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 。6.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处理好 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走 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 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必须严守 红线、 底线 、 上线。7.实现人与自然和谐,需要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和发展理念?8.走绿色发展道路,国家该怎样做?9.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达标检测】1.福建三明市曾面临严重污染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三明市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最终创造了从污染“黑名片”到“绿色风景区”的绿色蝶变。这( )A.证实了可以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 B.表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基本国策C.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D.说明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2.2021年10月15日,习近平书记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本届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这说明( )①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生态文明作为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③对于我国来说,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④是要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人类的自觉行动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我们应该( )①处理好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③从我做起,坚持绿色出行,拒绝使用私家车④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注: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力争碳达峰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②争取实现碳中和后,二氧化碳排放降为零③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规律,建设生态文明④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分类利国利民。生活中,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不是易事。要将“小事”变成“易事”,公民应该 ( )①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垃圾资源化再利用②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③树立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常识④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与时代共命运、与世界心连心!●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重大工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达23.4%;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能源、水、矿产资源等利用效率全面提升。(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我国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3)为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列举两点建议)参考答案1.C 2.A 3.C 4.B 5.D6.答案:(1)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生,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2)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3)①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②树立绿色消费理念。③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河流湖泊,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④敢于并善于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