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22张PPT+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22张PPT+1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思考:从视频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延迟符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授课教师 唐老师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考情分析
1.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 2.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 3.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政治认同】通过对发展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正确理解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科学精神】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做好走曲折道路的准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公共参与】在生活实践中,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地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 ●发展观的内容在历年全国卷高考中涉及很少,从2014——2022这9年中选择题只考了5次,主观题只有2020年山东卷考察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即发展的趋势以及2018年天津卷考了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可见发展的状态和途径会比较易考到。
● 2022年高考从传出的全国甲乙、湘浙鄂鲁粤七套试卷来看,都没有考主观题,选择题只有浙江卷直接考了,其它都是通过考别的知识点顺带考的发展观。
●2023届高考备考重点在两个点:发展的状态,发展的途径,复习时要注意与质量互变规律、辩证否定观的知识结合起来。
自主学习
1.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发展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3.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新事物为何能战胜旧事物?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5.事物发展的趋势如何?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的保守思想。
思考:1.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吗?
2.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什么是新旧事物呢?如何判断?如何证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发展
运动
变化
(1)新、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指那些违背事物发展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
判断:以下事物是否属于新事物
新冠病毒给全球带来灾难
袁世凯称帝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全国仅57名党员
电脑算命、网络传销
新出现的事物不等于是新事物
不能以一时力量的强弱来判断新旧事物
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来判断新旧事物
不能以事物的名称、旗号等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2)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
具有远大发展前途

旧事物
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新事物
(3)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新事物: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旧事物: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结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注意: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完全否定,而是批判继承,新事物总是吸取旧事物的合理成分,在旧事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日本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审议和通过了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大会通过的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强调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议题:结合前面视频内容和上述材料分析,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项目 内涵 特点 状态 结果
量 变
质 变
事物数量增减、场所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渐进、不显著
根本、显著的
性质没有变,
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A还是A)
性质改变,
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A变成B)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静止状态)
(运动状态)
1.发展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1)量变与质变的区别(对立性)(自学完成)
统一、相持、平衡、静止
量变与质变的根本区别在于: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否改变。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世界观(辩证关系) 决定 方法论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注意
(1) 反对激变论—— 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急于求成;
(2) 反对“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反对优柔寡断;
(3)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量变角度)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和发展。(质变角度)
③当人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就要把量变控制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坚持适度原则;
④坚持结构优化原则:由于构成事物成分结构和次序不同也会引起质变,所以要学会优化结构。(补充)
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2.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总趋势)是光明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展自己。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事物发展的道路(过程)是曲折的、迂回的(原因)
1.新事物:由小到大,日益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3.旧事物:比较强大,顽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
(3)前进性和曲折性的方法论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习近平
知识整合 网络构建
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方向: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的状态
必要准备
结果必然
量变
质变
方法论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事物发展的趋势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典型训练
1.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常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至理名言来教导我们做事。下列哪些诗句和题中体现的哲理一致( )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 ②④
A
重视量的积累,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体现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体现了辩证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典型训练
2.1956年2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中国共产党在一大召开时只有50多名党员,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中,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的事实证明了( )
①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②凡是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③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④新出现的事物更具有生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A
不一定是新事物,新事物的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
典型训练
3.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量变和质变,不能简单比较谁更重要。
量不变,结构、排列次序变更也可以发生质变。
D
典型训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不断深化、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②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
④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相互转化具有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要不断地辩证否定,新事物才能发生质的飞跃而不是保持质的稳定
B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
材料:习近平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经过艰苦探索,党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思考: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伟大奇迹。(12分)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遵循了社会的发展规律
面对挫折,勇敢克服
前途光明的
典型训练
解 析 审设问可知,知识范围为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属于说明类试题。本题指向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伟大奇迹,因此解答本题,首先说明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是怎样的?其次说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新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最后说明中国共产党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是如何对待的?
答 案
解题思路: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3分)
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3分)
③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和使命,努力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3分)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国奇迹。(3分)
一般答题模板:知识点+材料分析
作业布置
材料:据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历经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建党时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已经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
翻阅《共产党宣言》,我们找到了答案。“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打开《中国共产党章程》,我们找到了答案。“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朗诵《入党誓词》,我们找到了答案。“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感谢聆听!
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