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题目】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的相关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中的内容,是本章内容中承上启下的部分。对地图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下一节内容“地图的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能够在中识别不同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判断坡度的陡缓;
4.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设计合理的活动路线,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5.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及观察身边地理现象的习惯。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学重点】1、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不同地形部位,判断坡度陡缓
【教学难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不同地形部位,判断坡度陡缓
【教学过程】
环节 内容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小宇想在周末让爸爸带他去爬山看瀑布和小溪,现在爸爸给了小宇一幅地图,并给他设置了学习任务关卡,让小宇确定游玩目的地和大致路线。帮助小宇一起闯关。 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兴趣就能引发学习动力
新知教学 海拔和相对高度 【自主学习,填写学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31文字内容,完成学案第1题 【强调区别】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知识补充】我国海平面为黄海,即黄海海拔为0 【课件展示】PPT展示学案填写内容答案 【提问】展示图2-2-1,请同学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海拔是多少?(甲1500米 乙500米) 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是多少?(1000米) 【练习】学生完成书本P31读图2-2-1第二题,学生回答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对错并讲解(教师进行纠正) 【过渡】在认识了海拔和相对高度之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地表的五种基本地形。 认识地表五种基本地形 【自主学习,填写学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本P32图2-2-2,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第2题的表格。(学生分享,教师纠正评价) 【巩固记忆】课件展示表格,带领学生复述 【过渡】像图2-2-2这样的景观图,可以把地球表面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但是存在着绘图难度大,使用不便等问题。因此我们通常采用等高线地形图来更加简便的表示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给出概念】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接成的线。(强调:等高线是平滑的闭合曲线) 【给出概念】等高线地形图: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模型展示】用模型和纸张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视频展示】视频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原理,同时复述 【课后活动】请同学们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模型 【特点总结】PPT展示图片,提问: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 (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变化有什么特点? (两条等高线的距离是相等的,等高距,一幅图只有一个等高距) 陡坡和缓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体现?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填写导学案第4题 【小结】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 【不同部位判读】PPT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并判断山峰和鞍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特点; 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结合书本33页相关内容,总结山谷、山脊、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特点,并填写学案第5题表格(请学生分享结果,对比教师的结果,对比评价); 【补充】1、山峰海拔判断;2、山谷易发育河流,河流走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3、爱好攀岩的人,爬山多选择陡崖处 【小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 【巩固记忆】解答导入部分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课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能力
通过视频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问题式教学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 首尾呼应
脉络梳理 课件展示
巩固练习 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题 检验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