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复习教案(共3课时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复习教案(共3课时 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 题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复习一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 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比较平原地区和山区的不同点,了解平原地区和山区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通过对比湄公河平原和美国大平原、安第斯山区与阿尔卑斯山区的比较,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特色,得出人们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出发,创造性地过有特色的区域生活。
重难点 教学重点:每一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区域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家住平原 1、平原:平坦起伏小,大多由河流冲积而成,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有的一马平川,有的水网密布,有的覆盖着茂密的森林。 2、湄公河平原与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 湄公河平原(传统农业)美国中部大平原(商品性农业)自然 环境(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 (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 (3)地形和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4)水文:水网密布,湄公河(1)地理位置:位于北美洲中部。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 (3)地形和土壤: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广,土壤肥沃。 (4)水文:密西西比河贯穿平原中部,灌溉方便生产 特点精耕细作,人力劳作;产量高,商品率低(自给自足);兴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涝。劳动人手不多,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产量大,商品化、一体化程度高。作物水稻(水田农业)小麦、大豆、玉米(旱地农业)生活 特色人口稠密;吊脚屋,通风防潮,安全防兽;以米饭为主,水稻生产影响着文化、精神生活地广人稀,人们居住的比较分散; 人们生活水平较高,以肉类食物为主;交通发达。都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都有河网分布,有利于灌溉。
商品性农业的必备条件:农业区地广人稀,使用大型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产量大。仓储条件好,交通发达 二、与山为邻 1、山区: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不够肥沃,交通相对困难, 人们生存条件相对困难、艰苦 2、安第斯山区与阿尔卑斯山区的比较 安第斯山脉(秘鲁)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山脉位置 和走向(1)山脉位置: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9000多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 (2)山脉走向:南北走向。(1)山脉位置: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腹地;跨越的国家有:法国、德国、瑞士、意 大利、列支敦士登、斯洛文尼亚; 是莱茵河、多瑙河、波河的发源地。 (2)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山区景观特色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依次为:热带雨林景观、暖温带灌木林景观、寒温带草原景观、寒带景观。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是典型的山地之国,瑞士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地势起伏变化大,地形多样,景观奇特。山区生产和生活特色在安第斯山区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在山区高海拔处,气候极为寒冷,形成广阔的干寒草原地带,印第安人在此放牧羊驼和骆马。 畜牧业的影响:羊驼和骆马的奶、肉和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骆马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耐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瑞士主要开展的旅游热区原因:(1)自然环境: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风景优美。夏天成为观光和避暑胜地;冬天适合发展滑雪运动。(2)旅游设施:配套设施完备、精良,服务周到、细致。(3)交通条件: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旅客乘火车可直接到达山峰观看冰川奇景;许多地方有电缆车直达山巅。 共同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面临着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难题和困境。
作业布置:第三单元评价卷(一)完成
教学反思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 题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复习二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 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了解临水和草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通过对日本和威尼斯、安第斯山区与阿尔卑斯山区逐水草而居和现代化大牧场的比较,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特色,得出人们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出发,创造性地过有特色的区域生活。
重难点 教学重点:每一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区域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三、傍水而居 (一)耕海牧鱼——海洋渔业生产(以日本为例) 1、日本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岸,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岛多 (3)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4)自然资源状况:自然资源匮乏,渔业资源丰富。 2、日本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2)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北海道附近、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3)强大的工业对日本的渔业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造船业、先进的纺织工业)(4)先进的电子工业,为远洋捕捞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 3、鱼对日本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文化的影响 (1)促进了日本制造业的发展,(2)促进了日本经济贸易的发展,鱼市繁荣;(3)影响着日本人的饮食习惯;(4)影响着日本的文化活动 4、日本渔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二)水上都市——以威尼斯为例 1、因水而生 (1)威尼斯城的位置特征:(2)建城原因:(3)城市特色。 2、因水而兴 (1)威尼斯濒临地中海,10—14世纪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通道,曾一度成为世界的门户、欧洲的中心、地中海的霸主。 (2)15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威尼斯的贸易霸主地位衰落,但威尼斯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使它成为欧洲最吸引人的旅游胜地,旅游业使威尼斯继续保持着繁荣。 3、因水而美:在威尼斯,水为道路舟为车(交通船、汽艇、贡朵拉),沐浴在海风中的古老建筑以其无穷的魅力让人怀旧,让人遐想,此番美景吸引了各国游人。 4、因水而忧: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与水位上涨,环境污染。 四、草原人家 (一)逐水草而居——非洲热带草原 1、非洲热带草原的分布: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呈马蹄形包围热带雨林,地跨赤道,南部半球大致对称分布。 2、非洲热带草原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3、热带草原的降水对景观的影响:草原上的降水有着明显的季节差异,每到雨季,降水充沛,植物繁盛,郁郁葱葱;每到旱季,降水稀少,草木稀疏,草原一片枯黄。 4、马赛人“逐水草而居”的原因: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之内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这是马赛人“逐水草而居”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南北半球的旱雨季时间正好相反,这为马赛人“逐水草而居”提供了可能。 5、马赛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二)现代化的牧场——澳大利亚牧场 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洲,是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 2、澳大利亚的地形: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地势上总体较平坦。 3、澳大利亚的气候:气候比较干热,降水量从北、东、南三面向西部沿海和内陆减少。(能根据澳大利亚气候分布情况填图) 4、澳大利亚牧羊带与气候的关系:牧羊带与降水带基本吻合,大致呈半环状分布。主要畜种是美利奴羊。 5、澳大利亚的牧业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的草原上,牧场规模很大,一般可以达到几千公顷。 6、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原因: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羊比人多”。 7、澳大利亚畜牧业最突出的特点及原因: ①特点机械化、规模大。 ②原因:澳大利亚草原平坦辽阔,适宜大面积、大规模发展畜牧业;地广人稀,人口少,劳动力短缺;是一个发达国家,拥有现代化的工业。 8、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借鉴:引进优质、适合当地环境的畜种;发展现代化牧场;科学放牧 作业布置:第三单元评价卷(二)完成
教学反思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 题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复习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 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了解波斯湾地区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以南非为例学会如何认识区域。通过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特色,得出人们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出发,创造性地过有特色的区域生活。
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认识区域 教学难点:理解区域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五、干旱的宝地 (一)石油宝库——波斯湾地区 1、波斯湾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地带,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称。 (2)地形:波斯湾地区地形主要为高原,也有部分平原,沙漠广布。 (3)气候: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稀少、炎热干燥。 (4)水文:西北边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阿拉伯半岛地表没有一条常年有水的河流。 2、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资源 (1)波斯湾地区的国家:海湾四周,自东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围绕着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和阿曼8个国家。(中东地区24个国家,西亚19个国家) (2)波斯湾地区的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伊拉克、阿联酋等。 (3)波斯湾的石油资源:波斯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储量最大的地区,被誉为“世界石油的宝库”。 3、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输出 (1)波斯湾地区国家的石油主要输出路线: 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美国、西欧; 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美国、西欧; 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2)波斯湾地区石油大量输出的原因:①储量大、产量大,各产油国都属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太发达,工业化水平低,石油消费量少,有大量剩余。②便利的交通为石油输出提供了保障。③大量的石油能输出为这些国家带来巨额财富 (3)石油输出带来的变化:人均国民收入高,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利用石油财富发展现代化的工农业,建设沙漠城市; 4、西亚地区由于领土之争、宗教之争、石油之争、水源之争以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动荡不断。 (二)沙漠绿洲 1、以色列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以色列地处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南角。 (2)气候: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旱)。以色列降水北多南少。 (3)地形:以色列地形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4)水文:主要河流——约旦河,境内河流较少,水资源短缺。 (5)自然资源:以色列水资源匮乏,耕地面积有限,沙漠面积占国土面积近2/3,使得农业发展受到缺水、土地贫瘠、降水少但蒸发量大等因素的限制。 2、以色列的绿洲农业 (1)以色列人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措施: ①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不受污染; ②海水淡化,发展淡化技术; ③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北水南调; ④科学用水,水资源循环使用; ⑤科技兴农,节水农业——喷、滴灌技术; ⑥政府对水资源实施严格监管,公民节水意识强 (2)以色列人对作物品种的选择策略: ①尽量避免种植高耗水作物,努力开发节水作物,如大量种植耐旱、耐热、耐碱,且果实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有“沙漠面包”之称的枣椰树; ②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种植附加值高的作物并进行反季节生产。(欧洲人的“大花园”“大菜篮”) (3)其他干旱地区可借鉴的举措: ①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科技兴农;②加强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 ③完善并落实水资源使用制度; ④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选择种植合适的农作物。 六、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 (一)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位置:南非位于22°S—35°S;17°E—33°E之间,位于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属于南温带。 2、相对位置: (1)大洲、大洋位置: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处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交汇处。 (2)其它的相对位置:南端的好望角临近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海上必经之地。 (二)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1、地形特点:南非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沿海有狭窄的平原,海岸线比较平直,地势东高西低。 2、河流特征:南非主要的河流有自西往东流的林波波河、自东向西的奥兰治河。 3、气候特征:南非的气候类型多样,气温普遍较高,大部分地区比较干燥。 4、自然资源特征: (1)南非的生物资源丰富,境内的克鲁格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 (2)南非的矿产资源储量大、种类丰富,现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 (三)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1、南非是一个多种族聚居的国家,不同的种族和文化,既有融合也有碰撞。 2、南非是一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国家 3、南非是一个有深刻殖民烙印的国家,也是实行过种族隔离政策的国家。 (四)感受区域的发展 1、经济发展:南非依靠自然条件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例如,充分利用其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 ;利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目前是金砖五国之一) 2、政治发展:南非国旗的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种族之间的融合与团结,南非从“黑白南非”走向“彩虹南非”。 3、文化发展:举办南非世界杯,向世人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南非文化特色。 作业布置:第三单元评价卷(三)完成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