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1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公开课)(课件25页+教案+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课题1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公开课)(课件25页+教案+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 通过情境导入及教师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了解单质碳的用途。
2. 通过演板正确书写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前延伸:
1.碳的单质常见的有: 、 、 。 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2.阅读教材P1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的时间而不变色,所以,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 。
2、碳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充分燃烧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
不充分燃烧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以上实验说明碳具有: 。
课内探究:
探究问题一、单质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1.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现象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实验中在酒精灯上加一个金属网罩的作用是:
3. 实验结束后,应待试管冷却后才能将试管里的粉末倒出,原因是 。
4. 还原反应 。
在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中,木炭是使氧化铜被还原为铜的物质,说明碳具有
性,常用于 工业,如焦炭从赤铁矿(主要物质为氧化铁)中还原出铁的反应为 。
探究问题二、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结合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分析木炭、氧化铜组成上的变化,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1.默写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
在反应中,木炭 (填得氧、失氧)变成二氧化碳,木炭被 ;
氧化铜 (填得氧、失氧)变成铜,氧化铜被 。
木炭是将氧化铜还原的物质,木炭具有 性,在反应中做 剂;
氧化铜是将木炭氧化的物质,木炭具有 性,在反应中做 剂。
达标检测:
( )1.)在国际上为了使作为历史资料的重要文件,在长期保存中签署的姓名清晰,则签署文件时一般用
A.蓝墨水 B.碳素墨水 C.蓝黑墨水 D.墨汁
( )2.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刚石 石墨 C60 碳纳米管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 )3.有关2 CuO + C 高温 2 Cu + 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CuO具有氧化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4.计算题:氧化铜和木炭的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25.4 g铜,计算原混合物中氧化铜和木炭粉各多少克。(Cu-63.5 C-12 O-16)
课后拓展:
5.有一黑色粉末放在试管中加强热后,发现生成物中有亮红色的固体,同时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推断此黑色粉末可能是( )
A、木炭粉 B、煤灰 C、氧化铜 D、氧化铜和木炭粉
6.小兰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得知:H2和单质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你大胆猜想H2的两条化学性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⑴ 具有 性,化学方程式 。
⑵ 具有 性,化学方程式 。
7. 在一密闭容器内盛有等质量的碳和氧气,高温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容器内的物质是( ) A.CO B.CO2和O2 C.CO D.Cu
课后反思:
PAGE
b(共25张PPT)
回顾碳的物理性质
一、金刚石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硬度很大。
制装饰品、钻头、玻璃刀等
用途:
二、石墨
物理性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导电性好。
用途:
铅笔、电极、润滑剂、石墨炸弹等
反映
决定
决定
性质
结构
反映
用途
三、C60
课题1 碳的化学性质
选自初三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
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色,这是为什么?
古画
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
1、稳定性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提示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它要成为稳定结构,得4个或失4个电子都不容易,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O2 CO2
点燃
C+O2 CO
点燃
2
2
(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
2、可燃性
你知道吗?
冬季人们为了抵御严寒,常常将门窗紧闭,用煤炉来取暖,但往往会发生中毒的事故,这是为什么?
思考:
小明同学将ag碳和bg氧气混合点燃,充分反应。请分析反应产物与a/b的关系
3、还原性
(1)碳与氧化铜反应
关键词
略下倾






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CUO CU + CO2
高温
2
2
现象: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口略向下倾;
3、酒精灯火焰外加网罩或用酒精喷灯;
4、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5、冷却后再倒出固体。
聚集热量提高温度
防止2Cu + O2== 2CuO

试管口 略下倾
两黑粉末铺其中
铁丝网 罩火焰
聚热提温是关键
黑变红 气生成
石灰水中浑浊生
实验完毕先移管
最后熄灭酒精灯
装置冷却再倒铜
防止又变氧化铜
碳还原氧化铜顺口溜
Fe + CO2
C+ Fe3O4
Fe + CO2
碳与氧化铁反应
C+ Fe2O3
3
2
4
3
碳与四氧化三铁反应
2
3
2
高温
高温
碳与氧化铜反应
碳与其他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找 规 律
具有( )性
被( )
还原反应
( )氧
氧化剂
( )氧
被( )
还原剂
具有( )性
还原
C+2CUO 2CU + CO2

还原

氧化
氧化
高温
氧化铜失去氧变为铜被_______
氢气具有_____性,作为______剂
氧化铜是_______,具有_____性
H2+ CUO CU + H2O
加热
还原
还原
还原
氧化剂
氧化
试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
很重要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作碳墨等
2、可燃性
——作燃料
3、还原性
——工业上冶炼金属
常温下的稳定性
点燃时的可燃性
高温时的还原性
总结:碳的化学性质
1.木制的电线杆在埋入地下前,将其表面烧焦的目的是什么?
把电线杆烧焦后木头变成木炭,由于碳的稳定性,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课堂练习
2.在3H2+Fe2O3===2Fe+3H2O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2被氧化,是氧化剂 B、水被氧化,是还原剂
C、Fe2O3失去氧被还原 D、 Fe2O3失去氧具有还原性
C
3.下面关于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的说法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黑色粉末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黑色粉逐渐变红色,石灰水无变化
C、黑色粉逐渐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黑色粉末和澄清石灰水都变红色
课堂练习
C
4.为了除去氧化铜中混入的杂质碳,而又不增加新的杂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B.在密闭容器中灼热混合物
C.在CO2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A
5.某同学将过量的木炭粉与少量氧化铜粉末混合,装入试管,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里有铜和未反应的木炭。为了得到纯净的铜,该同学把此混合物置于空气中加热以便使木炭与氧气反应而除去。你认为该同学能达到目的吗_ _(答“能”或“不能”),理由是  
不能

2Cu + O2 2CuO
你会画碳三角吗?
CO
C
CO2
CO
C
CO2
H2CO3
2
1
3
4
5
6
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三种方法
物质间反应
网状结构图
6
7
8
9
CO
C
CO2
CaCO3
H2CO3
CaO
Ca(OH)
2
1
3
4
5
6
7
8
9
10
11
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三种方法
化学方程式
(很重要很重要)
补充置换反应
12
13
14
15
CO
C
CO2
CaCO3
H2CO3
CaO
Ca(OH)
2
1
3
4
5
6
7
8
9
10
11
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三种方法
化学方程式复习(很重要很重要)
补充置换反应
12
13
14
15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开发其不同用途
2.通过古人用碳或墨作的字画久不褪色的事实,和升高温度碳也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使学生明白物质化学性质的活泼与稳定都是相对的。
3.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有不同用途的讨论探究,体会物尽所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碳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表明碳具有还原性。
三、教学准备
[实验6-2]所需的有关器材及药品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古画或古人真迹。问:这些字画都已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纸或布都已破损,但黑色(墨中含有碳)仍然不变,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一些古建筑被埋入地下且被火将表面烧成黑色的柱子。 [讲述]上述两个现象都与碳的化学性质有关,说明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 思考 讨论 交流 简单明了地切入正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说思考。 体会化学与社会关系的密切,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愿望。 解开学生的疑问
[讨论]是什么决定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呢? 1、能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 2、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它要成为稳定结构,得4个电子或失4个电子都不容易,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过渡]如果升高温度,碳是否会发生反应?回忆木炭再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反应的现象。 积极思考 讨论交流 查阅资料(教材或笔记),讨论交流 C+O2 CO2 此处讨论是针对基础交好的学生设计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目的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考虑问题更深刻。 回忆旧知识 引出新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点拨] 1、当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就不充分,这时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 2C+O2 2CO 2、这是碳的化学性质之一——可燃性,除此之外,碳还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引入新知。 听课、思考 体会化学变化中量与质的关系(量变引起质变) 引出碳的还原性
按照教师用书的方法演示[实验6-2],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发生还原反应;木炭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这个实验说明木炭具有还原性。 观察实验现象 写出方程式: C+CuOCu+CO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参与意识
利用上述反应,可将氧化铜炼成金属铜。 1、请你们思考,到目前为止,人类以有哪些炼铜的方法? 2、如果将氧化铜换成氧化铁、三氧化钨,就可炼得铁和钨。请你们写出用木炭炼铁、炼钨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 讨论 交流 动笔练习 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小结] 碳的原子结构决定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活动性大大增强,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重点掌握碳的还原性及有关实验装置。
板书设计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跟氧气反应:C+O2CO2(充分燃烧 ) 2C+O22CO(不充分燃烧) (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2CuO+C2Cu+CO2↑ 3.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内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