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课时《军民大生产》(共24张PPT内嵌音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课时《军民大生产》(共24张PPT内嵌音视频)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境内的一条大河,俄罗斯人民称他为母亲河,在帝俄统治的旧社会,他们绝大部分人都过着极其困苦的生活,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但他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见滩号子是以什么情绪演唱的?什么演唱形式?
产生并运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劳动号子


军 民 大 生 产
聆听——那时的音
1、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什么?
情绪:热烈、欢快的
速度:中速
2、演唱形式?
领唱、齐唱
抗战时期,由于日伪军对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扫荡”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导致根据地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为了解决和战胜各根据地面临的经济困难,坚持抗战,陕甘宁边区率先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表现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走进——那时的事
这首歌创作于1945年,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张寒晖根据甘肃打夯号子《推炒面》填词改编的。表现了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生产的热烈情景。
视频中有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属于什么号子?
唱响——那时的歌
唱一唱:找出你觉得最有特点的歌词
嗬 嗨
西里里里 察拉拉拉 索罗罗罗 太
衬词
>
>
重音记号
倒粮食
磨粮食
收粮食
赶驴去卖粮食
观察:
第三段衬词模拟了哪种劳动工具的声音?
吱咛咛咛 吱咛咛咛 嗡嗡嗡嗡 吱
听一听:谁来了?旋律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
反复跳越记号
第一段:齐唱 第二段:师领生齐
第三段:女领全班齐 第四段:男领全班齐 第五段:齐唱。
劳动号子的特点
曲调----
节奏----
一人领----
音乐风格---
铿锵激昂
固定、沉着有力
众人和
坚毅质朴、粗犷豪放
作用---
统一步调、动作一致、激发干劲、消除疲劳
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起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等作用,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有关。
搬运号子
即号子。无论是千百年来的船工号子,还是抗战时期的军民大生产,无论江浙亦或是东北,劳动永远是时代的主旋律。在一声声口号的辛勤耕耘下才有了祖国大地的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劳动号子虽离我们远去,但正是这种最质朴、原汁原味的民歌淋漓尽致的反应了我们不畏艰险,勤劳朴实,勇往直前的华夏文明。时代强音
时代强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军民大生产》
教材分析:
《军民大生产》创作于1945年,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张寒晖根据甘肃打夯号子《推炒面》填词改编的,该歌曲是五声商调式,一段体结构。 该曲健壮豪迈, 整体性强,一气呵成。表现了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生产的热烈情景。
歌曲节奏坚定有力,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歌曲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这都增添了歌曲的动力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较薄弱,教师在使用教材的同时,多制作相关道具、找一些相关音乐、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针对本课,学生容易喜欢,愿意大胆唱歌,能够积极的参与音乐创编活动,对于音乐的情绪、力度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去引导。
教学目标:
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能够体会歌曲的
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2、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
3、通过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能够对我国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各种音乐活动感受、体验并表现劳动歌曲的特点及乐观情绪。
教学重点:
能掌握切分音节奏,四十六节奏,掌握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
在歌曲的演唱中能用富有弹性、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劳动场面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件劳动工具......
介绍什么是劳动号子,引出课题《军民大生产》
学习歌曲,深入感受
聆听——那时的音
歌曲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是什么?情绪:热烈、欢快 ,速度:中速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歌词中描绘了哪些劳动场景?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开梢林,开荒地、纺织......
走进——那时的事
介绍创作背景
(三)唱响——那时的歌
1、学唱第一段
①用“LA”跟琴模唱旋律
②加入歌词演唱第一段,找一找,你觉得最右特点的歌词
嗬嘿、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索罗罗罗,太
2、师生合作第二段歌词
3、男生、女生合作第三段
找一找第三段又出现了怎样模拟劳动工具的衬词
3、自由练唱第四段
4、教师范唱,听一听,谁来了,旋律又有怎样的变化
5、学生跟琴唱第5段
6、完整演唱歌曲
(四)展现——当代的范儿
学生自由创编并展示
三、小结
四、板书
聆听——那时的音 一领众和
走进——那时的事 张晗晖
唱响——那时的歌 LA
展现——当代的范儿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
《军民大生产》《杵歌》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号子、小调、山歌等中国民歌三种重要体裁,在全国各地各民族中分布广泛。是初中学生应该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和学习的基本内容。其中,号子因为随着现代劳动方式的演进而逐渐消失,特别是居住在城市的学生很少能见到听到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魅力无穷的劳动号子。号子因其与劳动地区、劳动民族、劳动群体、劳动形式、劳动强度等相关,需要以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演唱方式来统--劳动的步调,一领众和,往往成为其主要演唱形式,而节奏又是劳动
号子的关键。生活中,劳动号子已离我们远去,但却是最易引起兴趣、最易掌握的,不仅在我国的
中学音乐教学如此,一些国外的学者也常从劳动号子人手介绍中国民歌,多获聆听者好评。
教材分析:《军民大生产》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的一首陇东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劳动号子”,歌曲为五声商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朗朗上口,气氛热烈,是作曲家张寒晖于1941根据陇东民歌《推炒面》重新填词而成,歌曲表现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杵歌》为五声羽调式,2/4拍,一段体结构。由a、b两段,每段三个乐句组成,并紧紧围绕“羽”音展开进行。歌曲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起伏较大,既有劳动节律,又优美动人,体现了高山族同胞热情、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并生动地展现了高山族同胞的生活风俗习惯。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上中学,性格活泼好动,喜爱唱歌。本教材选用的歌曲《军民大生产》,歌曲节奏鲜明,衬词风趣、结构短小、情绪热烈,作品深受中学生欢迎。特别是中学生结合校园填词演唱,更能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 七年级学生对台湾原住居民高山族的音乐、文化知之甚少,歌曲中切分、附点、弱起节奏和比较拗口的衬词,大部分学生很难准确演唱。这首歌曲动感的节奏和热情的情绪比较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军民大生产》《杵歌》 第一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以富有弹性的的声音、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表现歌曲中劳动节奏的特点及乐观情绪。了解我国的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并在歌曲中获得体验。在聆听、学唱与欣赏中,能够对我国台湾高山族劳动歌舞民歌感兴趣。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作者及创作背景,掌握重音及密集的十六分音符。 了解我国民族五声调式,认识五种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视听、演唱、表现等形式,体验劳动歌曲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其情操。
重点 能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热烈乐观的情绪演唱《军民大生产》。;能用轻巧欢快的声音演唱台湾高山族民歌《杵歌》
难点 了解台湾高山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告诉学生这种体裁是劳动号子。 学生欣赏视频并回答:视频中的歌曲体裁你了解吗?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军民大生产》 1、教师讲解:劳动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中国民歌三大体裁之一。主要的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即一人领唱众人和),歌词多即兴创作。作用:协调节奏,鼓舞干劲,调节精神。劳动号子的类型: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背景介绍: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封锁,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陕甘宁边区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为了反映陕甘宁边区居民当时那种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著名作曲家张寒晖根据陇东民歌(甘肃东部)的曲调填词改编了这首《军民大生产》。作者介绍:张寒晖(1902年-1946年),中国作曲家。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教师播放歌曲视频并指导学生分析歌曲表现的情景: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烈欢腾的;歌曲表现了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教师带着合唱的情绪范唱并讲解切分音:打破音乐节拍正常强弱规律旋律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唱歌谱,并讲解:重音记号:唱得要强升记号:升半音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唱词,并讲解:歌词内容都涉及到开荒、纺线、习武的场景特点:具有吆喝、呐喊的特点。作用:统一劳动节奏、统一劳动步调、振奋劳动者精神、激发劳动者热情、鼓舞劳动者干劲的作用。9、歌唱要求:第一段:师领生齐(一领众和)第二段:男领女齐第三段:女领男齐第四段:全体齐唱(前四小节速度放慢,力度要强,后几小节还原速度)第五段:全体齐唱(男生唱一、二、三、 四,要唱的强有力) 学生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劳动号子,然后听教师讲解劳动号子的概念、作用和类型。学生听老师介绍这首《军民大生产》的背景。学生阅读屏幕上的文字把作者介绍给同学听。4、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现的是什么情景?5、学生听老师范唱并回答:找出歌曲中较难的节奏型学生跟琴学唱旋律,并找出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学过的符号说出其作用。学生跟琴填词练唱并回答:歌词内容都涉及到哪些劳动生活场景?学生按照歌谱上标注的演唱形式,老师做领唱表演歌曲并回答:歌词有什么特点?劳动歌曲的特点及作用请同学设计演唱形式,然后带着热烈欢腾的情绪,感受大生产运动热烈的劳动情景,用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发声方法,用有弹性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积累劳动号子相关知识。了解歌曲创作背景,能有助于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对歌曲有个整体印象,感受歌曲情绪,分析歌曲表现的内容。找出难点节奏练习,克服难点旋律准确性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完整演唱,检验节奏和音准。9、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分角色练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新课讲授《杵歌》 师介绍高山族:是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布农人、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邵人、雅美人、赛夏人、阿美人等十多个族群。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尼语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和种族文化,但没有文字。背景介绍:《杵歌》最初产生于劳动,是台湾中部日月潭附近高山族妇女在舂米劳动时所唱的劳动号子。当地,每逢收获季节的夜晚,男女青年常到各家去帮助舂米、磨谷。他们边劳动、边歌唱,并趁机挑选对象、倾诉恋情。歌曲欣赏:教师播放视频情景:劳动速度:小快板情绪:热烈的教师弹琴伴奏,指导学生唱旋律并找出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八度大跳五声调式:中国民族音乐常用五声调式,由do、 re、mi、sol、 la五个音构成。这五个音又依次称为:宫(1)、商(2)、角(3)、徵(5)、羽(6)。以五个音中任何一个音作为主音,都能构成一种民族调式音阶。歌曲体现了高山族同胞勤奋、乐观、豪放的性格,并生动地展现了高山族同胞的生活风俗习惯。 学生听老师介绍高山族的介绍,了解高山族知识 。学生持屏幕上的文字了解《杵歌》相关背景知识。学生观看歌视频,并回答歌曲演唱的是什么情景?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唱歌曲旋律并找出歌谱中的难点之处,并克服这些难点!学生唱旋律后回答:这首歌曲是由哪几音写成的?6、跟着老师的伴奏一起来填词唱一唱并回答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1、积累少数民族相关知识,学科综合。了解歌曲背景,为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歌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感受乐曲的能力 。克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五声调式相关知识。6、完整表现唱歌曲,检验学唱成果 。
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创编歌词 请用小组合作,利用《军民大生产》的旋律,进行歌词创编并演唱。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劳动号子这种歌曲体裁,学唱了歌曲《军民大生产》和《杵歌》,了解了劳动歌曲在劳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过去那些只能靠人工、手工生产的年代里,人们靠在劳动中唱着劳动号子加油鼓劲,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代替了手工也致使这种音乐的体裁离当代的我们越来越远了,那是当年劳动者的那种精神,劳动号子所发挥的作用,还是在影响着我们,就像我们在集体劳动中、在集体活动中为自己的队友、为自己的团队、为集体加油一样,让我们充满了力量,这是一种集体的精神,那么,就让我们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一起唱着劳动号子,把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建设 得更加美好!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对本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