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教学方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教学方案

资源简介

走向生态文明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举例说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3.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2.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教学难点】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出示视频“安吉县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视频播放)
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P94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安吉县为什么要从工业立县转向生态立县?
2.安吉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个案还是一种时代潮流?
师:带着以上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四章第一节“走向生态文明”
(板书)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讲授新课】
(板书)一、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师:生态文明理念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这也是在现今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人类诞生就客观存在。阅读课本,了解一下人地关系是如何演变的?
(板书)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①采集渔猎时代(原始社会)
出示图片及表格:“采集渔猎时代(原始社会)”
生:表格填空。
师:在这个时期生产力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再来看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这一时期,人与自然关系又演变成了怎样?
(板书)②农业社会时期
出示图片及表格:“农业社会时期”
生:表格填空。
师: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然后到了工业社会时期,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出现了怎样的演变?
(板书)③工业社会时期
出示图片及表格:“工业社会时期”
生:表格填空。
师:大量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排放,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例如著名的“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出示图片“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师:到了现代社会,人类不可能退到筑巢而居,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也不能继续对自然一味的征服,索取和破坏需要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板书)2.生态文明
出示图片“‘两山’理念下的浙江安吉余村的美丽蜕变”
师:请大家结合图片,说说你对生态文明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②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板书)3.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师: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浙江省安吉县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下图是2020年,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
出示图片“数说生态文明2020年主要目标”
【活动】比较被动屋与空调屋
(视频播放)
阅读教材P96活动题材料,结合视频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
2:列举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
问题1: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
参考答案:利用特殊材料的屋顶和地面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同时采用墙体特殊设置,减少能量的消耗,采用认为可控的通风装置可以将废弃产生的热量留在室内。
问题2:列举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
参考答案:低碳出行、自备布袋购物、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建设、光伏公路建设等。
(板书)二、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师: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的措施的根本,就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阅读课本P96—97,概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生:(可能的答案)①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②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③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师:落实这种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板书)2.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具体措施 ①生产方式绿色化
师:请大家观看视频和材料,了解什么是生产方式绿色化?
出示视频“春耕正当时,绿色生产成亮点”
(视频播放)
出示图片“生产方式绿色化示例”
出示材料和图片“绿色工业——广西贵港市生态工业园”
广西贵港市生态工业园,是全国第一个批准设立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01年8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并对示范园区进行授牌。示范园区总规划面积为30.53平方公里,以电子信息、糖纸循环、能源、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物流业。
出示材料和图片绿色农业——中国镇江“稻蛙共作”新模式
在学富镇中兴街道的江苏田盛源青蛙养殖基地,60亩的稻田被隔成108个小方块,由绿变黄的水稻长势喜人。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这种稻田生态养蛙新模式是将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稻田可为蛙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蛙又是稻田中的捕虫能手,而且蛙的排泄物还是水稻很好的肥料。这种良性循环的养殖模式可实现稻谷和养蛙双丰收。
师:结合上述视频和案例,要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了解了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生活方式如何做到绿色化呢?接下来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思考什么是绿色生活方式?如何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
(板书)②生活方式绿色化
出示图片“生活绿色化示例”
参考答案:出示表格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文化可持续发展
2.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是
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B.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3~4题。
3.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
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
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
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
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
4.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B.该工业园区属于高科技产业园
C.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
D.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
答案:1. C 2. A 3. D 4.C
解析
1.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由材料中“生态文明”可知,“建设美丽中国”是指要建设好生态环境,故A、B、D错误,C正确。
2.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理念,A正确;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B错误;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会使湖泊的功能衰退甚至丧失,C错误;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不符合我国国情,D错误。
3.按照逻辑顺序确定a、b、c、d依次代表的产业类型,然后代入模式图中进一步验证即可。
4.该生态工业园区部分产品实现了循环再利用;产业生产并不是处于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服装产业为该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部分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再利用,体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