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水循环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水循环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教材版本 单元名
高中地理 高一 人教版2019 地球上的水
单元组织方式 教材原有单元(新授课)
课时内容 水循环,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
二、单元目标
3.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3.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
水循环
————靠水缺水
【教学内容】水循环
【教学课时】1课时
【导入】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021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天我们举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论坛(青年组),讨论研究黄河三角洲面临的发展问题,参加本次青年论坛的主要有东营代表团、滨州代表团、潍坊代表团、德州代表团、淄博代表团和烟台代表团。首先进入第一个议题——靠水缺水。
(学生分组,角色扮演)
【活动】展示图片,通过图片展示,感知黄河三角洲地区出现过的泉水干涸、河流断流、农业歉收、渔业受损、工业停产等现象,讨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教师】要解决缺水问题,我们就要通过增加该地区水的来源(开源)和在使用过程中节约用水(节流)两个方面去解决缺水问题。那我们首先要知道黄河三角洲的水从哪里来。
【讨论】本次论坛第一项:讨论水从哪里来。
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展开讨论。(水从天上来——降水,水从黄河上游来(地表径流)
【教师】请东营代表团发言。
【板书】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老师】水在黄河三角洲入海后进入海洋,还会再回到黄河中去吗?水在黄河和海洋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循环。请滨州代表团发言。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现在每个组有一个工具包,工具包里有一块展示板和一些箭头图标,箭头上标注着水循环的环节,请各代表团在展示板上完成一滴水在陆地和海洋间的旅行路线。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水循环示意图。
【教师】指导并在黑板上展示水循环示意图。
【板书】1.过程
【教师】水为什么会循环运动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2.动力:太阳辐射和重力
【教师】本次发展论坛第二项:讨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六个代表团分三组,分别代表三种水循环类型)接下来我们代表团分了三个大组,每一组都得到了一些水循环环节的箭头图标,请各代表团合作首先完成三种类型的水循环示意图并思考人类活动会影响到水循环哪些环节,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并发言。
【板书】3.类型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师】各个代表团就水从哪里来得到了水循环示意图,那为什么还缺水呢?正是因为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影响了水循环环节,才导致缺水。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水循环的环节。
【活动】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图3.3 )。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分析砂石覆盖展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读图3.4,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读图3.5,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学生】小组完成,代表发言。
【教师】讲解点评答案1.在土壤表层铺设砂石,可以增加水的下渗量。
2.图中显示砂田的蒸发量小于裸田蒸发量。说明砂石覆盖层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3.4月末,同一深度的砂田土壤含水量大于裸田土壤含水量。砂田影响水循环的下渗和蒸发环节;砂田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效果较明显。
【过渡】也就是说,人类活动既可以正向干扰也可以反向干扰水循环环节。既然各位代表了解了水循环的过程,接下来我们来看黄河三角洲的一个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展示黄河浩浩荡荡的壮观景象;黄土高原地貌景象;黄河三角洲景象。在水循环过程中,物质是如何迁移的?水循环过程对大气、生物、水、土壤、地形等产生哪些影响?
【板书】二、水循环的意义
【学生】结合视频思考并回答。
【教师】水循环促进了水体的平衡,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水循环还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学生】认真整理笔记。
【教师】下面进入本次论坛第三项:聚焦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了解了水从哪里来,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讨为什么黄河三角洲靠水缺水呢。这里有一部分阅读资料,请各位代表团结合资料,讨论滨州和东营缺水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阅读资料】
滨州市地处沿海和诸河下游,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65立方米,不足全国1/8,属于严重缺水城市。全市平均降水量575.4毫米,平均蒸发量1213.5毫米,蒸发量为降雨量的2.1倍。因濒临渤海,55%以上的区域地下水矿化度高不宜使用,资源性缺水严重。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成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瓶颈。近期,因超引黄河水,我市己被水利部明确划定为黄河流域水资源超采区,取用黄河水的新增取水许可全部暂停审批,对我市取用黄河水监控愈加严格,实际引黄量也将逐年压减,在对黄河高度依赖的现状下(黄河水占全市用水总量80%以上),全市水资源形势异常严峻。据预测到2025年全市水资源承载缺口达6.21亿方。
东营区地处东营市和胜利油田腹地,属黄河淤积平原滨海地带,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3.9毫米,平均蒸发量为1900.8毫米,除有浅层地下淡水外 ,其它地区地下500米内基本无淡水,地下水含盐量高,不能进行农业灌溉及人畜饮水。
【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开源: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修建水库。节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率、生活上节约用水(如一水多用)等。管理:实现上中下游水资源统一调配、提高水价、治理水污染和水浪费等。期待黄河三角洲生态区靠水不缺水,靠水促发展。本次论坛第一议题:靠水缺水到此结束,期待下一次的思维碰撞,期待同学们通过本次论坛更加了解黄河三角洲,了解环渤海地区,从而更加关注和保护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未来强国的建设需要你的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