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地貌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二)【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1.识别常见地貌类型;2.描述常见地貌景观的特点,了解常见地貌景观的成因及分布。【教学重难点】识别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魔鬼城图片,帮助学生了解魔鬼城形成的环境条件。这是什么作用形成的地貌呢?【新课讲授】一、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分为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风力侵蚀地貌风力侵蚀地貌是由其挟带的沙粒天长日久地冲击和摩擦岩石所形成的,比如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等等。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从而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称为风蚀蘑菇。图为撒哈拉沙漠中的风蚀蘑菇。雅丹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学生观察雅丹地貌,描述其特征。3.风力堆积地貌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态多样,以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有些沙漠水分状况较好,有些植被,能够对沙丘起到固定作用,从而形成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在更为干旱的沙漠,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从而形成流动沙丘(比如新月形沙丘)【活动】观察沙丘地貌特征,了解迎风坡和背风坡差异【思考】1.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 在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2.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拓展】新月形沙丘因状如新月而得名。它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活动】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二、海岸地貌展示海岸地貌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海岸地貌的特征。1.定义 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分为海水侵蚀地貌和海水堆积地貌。2.海水侵蚀地貌有些海岸是由岩石构成的。受海浪等的侵蚀 作用,海岸岩石逐渐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地貌。学生观察海岸地貌形态。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叫海蚀崖。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3.海水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是常见的海岸堆积地貌。 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自学窗】寻找隐藏在红柳沙包中的环境变化信息红柳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一种灌木,地上部分纤细,但地下根系发达。为了适应极端干旱的气候,红柳根深入地下,并向水平方向伸展,有的根长达30多米。秋天,红柳落叶,在地面形成枯枝落叶层。初春和夏季,刮大风时,风沙遇到乡柳丛受阻,在灌丛中堆积,覆盖在枯枝落叶层上。年复一年,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交替堆积,红柳也越长越高,从而形成红柳沙包。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能见到红柳沙包。红柳沙包中交替堆积的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形成像树木年轮一样的纹层结构,隐含着环境变化的许多信息。科学家观察和分析红柳沙包的沉积纹层,进而了解近百年或者近千年来沙漠地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描述红柳沙包所反映的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