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川教版九下第15课 何绍基《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诗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川教版九下第15课 何绍基《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诗屏》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书法教案(第15课)
教学版块(课题) 何绍基《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诗屏》 课时 4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书法作品,掌握书法审美价值和审美特征,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语言应用:了解书法大家何绍基,以及历代名作《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诗屏》赏析和临写。让学生体验毛笔书法用笔的动态美,感受书法表现和生动传神的艺术形式美感。思维能力: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诗屏》用笔的方法。在赏析、观摩和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创造:不同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感受书法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 了解书法大家何绍基,以及历代名作《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诗屏》赏析和临写。
教学重难点 了解书法大家何绍基,以及历代名作《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诗屏》赏析和临写。
学具准备 笔、墨、纸、砚、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利用点名册点名,将未到的学生及时作记录。一、引入课题同学们,本节课赏析和临写《赠汤若望诗册》。课程新授《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诗屏》作品讲解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一作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道光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81%93%E5%85%89 / 10953324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D%95%E7%BB%8D%E5%9F%BA / _blank )十六年进士。咸丰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2%B8%E4%B8%B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D%95%E7%BB%8D%E5%9F%BA / _blank )初简四川学政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D%A6%E6%94%BF / 203442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D%95%E7%BB%8D%E5%9F%BA / _blank ),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F%8E%E5%8D%97%E4%B9%A6%E9%99%A2 / 4865798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D%95%E7%BB%8D%E5%9F%BA / _blank )。何绍基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4%A7%E6%88%B4%E8%AE%B0 / 22910751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D%95%E7%BB%8D%E5%9F%BA / _blank )》考证《礼经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4%BC%E7%BB%8F / 7569031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D%95%E7%BB%8D%E5%9F%BA / _blank )》。书法初学颜真卿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2%9C%E7%9C%9F%E5%8D%BF / 6656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D%95%E7%BB%8D%E5%9F%BA / _blank ),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著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诗屏》是何绍基的代表作之一。据说何绍基执笔采用回腕法,即以五指指尖握笔管,将手心朝向自己的前胸,并用全身之力运笔。因此他的书法作品有一种古拙奇崛之气贯穿其间。这篇作品用纯羊毫写成,运笔浑厚凝重,沉涩刚健,给人以入木三分之感。点画劲如屈铁,韧似枯藤,墨色黝然如漆,可谓血浓肉丰,筋健骨老。我们可以感觉到何绍基在创作中无疑是花了大力气的。何绍基是清代又一位学颜有成的书家。但他又上溯周、秦、两汉古篆籀,下至六朝南北碑,心摹手追,卓然自成一家。“魏底颜面”是他的行草书最主要的艺术特征。何绍基曾经很自豪地说自己能写“一篇字”,就是说他对自己把握全篇作品那.种虚实避让、穿插变化、欹侧照应的功夫非常自信。看他书写的这一堂屏 ,可以充分领略到他的这种功力。四幅作品一气呵成,体势颠恣欹斜,其郁勃雄伟的气势直从颜真卿行草中化出。从容的笔下波澜起伏,似天花乱坠。结体变化莫测,字与字之间凸现出强烈的张力,给人以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其章法散落天成,如星斗满天,摇曳多姿,自在奇趣。从唐至清,千余年间对颜真卿的书法心摹手追者众多,但是像何绍基这样真正领悟颜书精髓、自出新韵者可谓寥寥无几。何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能把颜书的精华与神韵寓诸笔端,而且能出入篆籀,熔炼北碑,自成面目,几臻化境。何绍基说自己临案“握笔时提起丹田,高著眼光,盘曲纵远,自运神明”。从这件人书俱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想见他凝神静气,聚周身之力于笔端,悬肘回腕,精力酣足的书写情态。他的情感随着起伏跌宕的笔墨奔涌而出,既不像王文治那样精雕细刻,一唱三叹,又不似傅山那样风狂雨骤,笔墨淋漓地宣泄情感,一吐为快。这种书法创作中理性与感性的交融,也是何绍基书法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苏轼和文与可洋州园池诗屏》,行书。清何绍基书。单幅纵167.5厘米,横34.8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课堂练习(秋归南浦蟪蛄鸣,霜落横湖沙水清。)请同学们用毛笔临写下面一幅字,并落款钤印。(学生用毛笔和硬笔分别临写,老师下位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知识拓展:作品创作-落款书法作品,正文用字要大于落款字,以示主次分明,前后有序。落款的字体,既可和正文统一也可不统一 。如字体统一,则比较协调一致; 如字体不统一,则富于变化。一般情况下,正文用古字则落款用今字, 以示古今有别,静动结合。书法作品的用印,通常用名号印,钤在落款后面,或一方或两方。 有时在作品右上角铃一个起首印,与左下角的名号印对角呼应,一般是不钤腰印和压角印的。在章法上有“印不过三”,就是在一幅作品中不能超过三方印,具体中用印的多少,需根据构图的需要而定。四、归整文房四宝
作 业 完成课后毛笔和硬笔临写,要求漂亮、工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