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和传递生命的礼物》(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通用版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珍爱和传递生命的礼物》(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通用版1

资源简介

《珍爱和传递生命的礼物》活动设计
一、背景分析
小学中年级生命教育的主题是:了解生命的历程和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引导学生面 对困难和挫折。
国内外对死亡认知的划分大概分为死亡不可逆性、不可避免性、普遍性、情绪性、无 机能性、因果性等。2016 年王淇在《死亡意识的毕生发展及其对死亡教育的启示》中提出 8 岁可以看作儿童死亡认知中的一个重要拐点,在 8 岁后,儿童能够全面的认知死亡的特 质。4 到 11 岁这一年龄层的儿童死亡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所以预防儿童产生错 误的死亡认知及死亡焦虑需要开展死亡教育。
2018 年徐艺玮在《小组工作介入儿童的死亡教育研究》提出针对儿童死亡教育的重点 在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对死亡正确的认知与情绪的调节、对死亡及生命意义的理解。
在课前对三年级和四年级班级进行抽样课前小调查发现,八成以上的学生表示需要了 解死亡的相关知识,也愿意通过绘本故事的形式进行学习。有小部分学生表示不想了解死 亡的相关问题,因为觉得害怕。因此死亡教育让学生提前认识“死亡”十分重要,可以减 少他们的死亡焦虑和珍惜生命。
二、“珍爱和传递生命的礼物”团辅活动设计及实施 【活动理念】
绘本故事图文结合、语言简洁,蕴含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
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儿童甚至成人的心灵。绘本是心理健康教育宝贵而丰富的资源, 将绘本故事融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可在绘本故事中得到认同和投射、体验和感悟, 从而满足学生内心的成长需求,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课通过绘本故事《獾的礼物》, 让学生知道死亡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每个人都会经历,也会让我们伤心难过孤独,更重要 的是学会从“死亡”中了解生命的意义。
心理绘画作为一种心理技术被普遍运用于学生心灵内省、情绪宣泄等。它在一定程度 上提供了更隐私更降低防御性的表达平台。心理绘画不要求学生的绘画技巧,更容易真实 地表达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在本课的结束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经验画出“生 命礼物” ,可以进一步的理清死亡对活着的人的意义和对“生死”的认识,学会用感恩的 心来面对生命的礼物。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人死不能复生,但是其留下的生命礼物 可以陪伴我们一直成长。
2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减少对死亡的焦虑,感谢和珍爱生命的礼物。
3 、行为目标:学会珍惜生命的礼物,探寻生命的意义。
【活动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从“死亡”中找出生命的礼物,思考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学会感谢和珍爱生命的礼物。
【教学对象】小学中年级
【活动时长】40 分钟
【活动方法】绘本讲述、心理绘画、小组讨论
【活动准备】
1 、提前录制绘本视频、教学 PPT。
2 、准备便利贴、心形卡纸、獾的轮廓卡纸。
3 、每个小组准备好一盒彩笔。
【活动过程】
( 一) 团体暖身阶段: 由礼物引出寻“物”之旅。
1 、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师:你有收到过别人送给你的礼物吗?
学生回答有或者没有。
师:无论有或者没有收到,都没关系,我们今天可以一起寻找生命的礼物。
生命的礼物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吗?
师:生命的礼物每个人都会有,但需要我们去寻找,找到了你就知道它是什么了。你 愿意一起踏上这段寻“物”之旅吗?
2 、在踏上这段寻“物”之旅前,我们要遵守以下的约定: 互相尊重,互相关爱
需要帮助,举手示意
能做到的请鼓掌三下
师: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我们来开启寻“物”之旅吧。首先去第一站“巧遇伤心 的动物们”
(设计意图:从礼物引出寻“物”之旅,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一起寻找生命的礼物,同 时与学生提前做好约定,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二) 团体转换阶段:寻“物”之旅第一站:巧遇伤心的动物们。
导入:寻物之旅第一站,我们就遇到伤心的动物们,他们围在一起,低着头,究竟发 生了什么事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 、播放绘本视频,学生看完视频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獾为什么会死?还会活过来吗?
因为獾 ,它 活过来。
(2) 獾说死只是代表着 ,它的身体会 工作。
(3) 獾死后,鼹鼠的感受是 ,鼹鼠躲在被窝里 。
2 、找出伤心时安慰自己的方法
导入:伤心时,鼹鼠用哭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你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帮助他们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看书、画画、聊天、听音乐、想开心的事情、看美丽的景色)
小结:每个人都会走向死亡,人死了就不会再复活。当我们面对亲人或者宠物的离世 很悲伤时,可以通过哭来发泄自己的悲伤,这是很正常的。同时也有很多安慰自己的方法, 动物们会选择哪些安慰自己的方法了,请跟随老师一起去寻“物”之旅第二站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本第一部分的阅读与思考,对死亡有一个初步认识,知道死 亡是不可避免的、 自然和普遍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知道一些安慰自己的方法。)
(三) 团体工作阶段:
【活动一】寻“物”之旅第二站:找出獾留下的礼物。 (22 分钟)
1 、播放绘本视频,学生看完视频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伤心的动物们用了( )的方式照顾自己。
(2) 獾留给动物们的礼物是 ( ) 。
(3) 这些礼物让动物们学会了 。
(4) 动物们用 的方式来回报獾的礼物。
2 、什么是生命的礼物。
通过獾的离别礼物引出“生命礼物是来自爱我们的人,让我们更好地成长的礼物。 ”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本第二部分的阅读与思考,找出獾留下的礼物,从而引导学 生思考生命的礼物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活动二】寻“物”之旅第三站:绘出生命的礼物
导入:通过寻找獾留给动物们的生命礼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礼物是什么,接下来我 们马上就要去寻“物”之旅第三站找自己的生命礼物了。
1 、回想过去,绘出生命的礼物。
请回想过去,你有遇到过亲人和宠物的死亡吗?如果有,请用最喜欢的颜色和一个简 图画出他们留下的离别礼物,在礼物旁边写上“它让我学会了 ”来表明这些礼物的作 用。如果没有经历过,请想象一下,将来你老去时,想要送给别人什么离别礼物,并画出 来。
2 、畅想未来,绘出自己的生命礼物。
请想象一下,百年之后你要面对死亡,会送什么离别礼物给亲人和朋友,让他们觉得
你依然在身边陪着他?请用最喜欢的颜色画出来,并在礼物旁边写上“它可以让别人学 会 ”来表明这些礼物的作用。
3 、付出行动,把生命的礼物变成现实。
请认真想一想,你现在需要付出什么行动,才能把你的生命礼物变成现实?把你的想 法简要地写在便利贴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出别人送给自己的和自己想送给别人的生命礼物,学会从死 亡中探寻生命的意义。从如何付出行动才能把生命礼物变成现实的环节,让学生知道应该 怎么做,生命才能有意义。)
【活动三】寻“物”之旅第四站:分享和感谢生命的礼物。
导入:在寻“物”之旅第二、第三站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礼物,并想到了怎么 把礼物变成现实。当你在享受这些生命礼物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会想得到更多的生命礼物 吗?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话,就必须要学会分享和感谢。因为分享所以会有更多,因为感 谢,别人也更乐意分享给你。下面进入寻“物”之旅的第四站分享和感谢生命的礼物。
1 、与组员分享、传递、感谢生命的礼物。
(由组长开始往下一个组员传递自己的“生命礼物” ,传递时先把自己的“礼物”贴 在心形卡纸上,向下一位组员说: “这是我的生命礼物,希望你能珍惜! ”接到心形卡纸 的同学对着前一位同学说“谢谢,我会珍爱和传递下去的! ”说完把自己的便利贴贴在心 形卡纸上按照刚才的形式继续传递下去,直到心形卡纸上已经贴上所有组员的“生命礼物” 并传到组长的手中时才结束。)
2 、每个组的组长把心形卡纸贴到黑板“獾”的身体里。
3 、小结:生命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留下的离别礼物,依然伴随和激励着我们, 提醒我们珍惜生命,过好每一天,把这份爱的礼物传递给有需要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和感谢生命的礼物的环节,让学生感悟生命礼物的作用,学会 在生活中分享和感谢生命的礼物。)
(四) 团体结束阶段:结束寻“物”之旅,分享所得。 (7 分钟)
1 、回顾本课寻“物”之旅的过程后,请学生分享本课所得。 在这节课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2 、教师寄语:
生命是宝贵的,
当我们学会发现和感谢生命的礼物,
就学会了成长。
死亡带走的仅仅是身体,
生命的礼物将永远陪伴着我们,
走过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时刻。
3 、作业:回去与家人分享今天的收获与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感受,总结本节课所得,让学生学会感恩和珍惜生命的礼物。 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
【板书设计】
珍爱和传递生命的礼物
开启寻“物”之旅
巧遇伤心的动物们
找出獾的礼物
绘出生命的礼物
结束寻“物”之旅
三、辅导效果及反思
本节内容在三四年级都有试上过,学生对死亡认知的普遍性、不可逆性和情绪性都有 理解,并不是成人所认为的孩子全都会害怕接触死亡的信息,相反他们会很好奇。本课通 过不断的磨课和观察学生的收获反馈,把活动目标修正得更加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和实际情况。通过本课最后的分享环节,学生们反馈对死亡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喜欢通 过绘本形式讲有关死亡的相关问题。对死亡也有了另外的一些看法,比如从死亡中寻找生 命的礼物,让他们对死亡时间有了新的理解。如果有时间,后续还可以在分享和感谢生命 礼物环节,花更多的时间让更多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得,学生收获和感触应该会更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