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方案1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方案1课时

资源简介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资料,结合实例,分析自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 结合实例,辩证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调出区经济、环境、社会的影响。
3. 结合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从区域差异促进区域联系的角度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方式等。
2. 结合实例,辩证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调出区经济、环境、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辩证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调出区经济、环境、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北京五棵松地铁站站台之下仅3.67米处,两条巨大的混凝土涵道横贯站台、穿行而过,来自千里之外的滔滔江水,由此奔腾北上。在站台上穿梭的人们不会知道,脚下竟是澎湃的水流。整个华北平原上约1.2亿人,因为一项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自己的生活、城市的命运,都早已悄然改变。这项工程人称“南水北调”。
思考:1. 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在我国,类似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还有哪些?
它们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资源跨区域调配”。
(板书)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讲授新课】
(板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1.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原因
播放视频“南水北调”
师:请大家观看视频,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情况,并思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原因。
生:(可能的答案)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
出示图片“水资源分布状况”
师:读图,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数量上:“总量多,人均少”。
空间分布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时间分配上:“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变率大”。
(板书)①水资源分布不均
出示资料“中国三大地区水资源供需状况表”“中国人均水资源总量”
师点拨:从表格信息中能看到,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北方需水量大,但水资源短缺。尤其是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请大家想一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生:(可能的答案)(1)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常以洪水的形式流走。(2)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板书)②水资源供需不平衡
出示图片“华北各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年蓄存量变化图”
师:从图中能明显看到,1980-2000年,华北各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严重,在北京,供给城市生活用水的密云水库,仅1999—2003年的4年间,库存水量就萎缩了3/4,全市超过70%的用水量只能靠抽取地下水维持,令北京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以每年1米的速度持续下降。
(板书)③人地矛盾突出
师:面对北方水资源的状况,有哪些解决措施呢?
生:(可能的答案)节流: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适当提高水价、植树种草,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开源: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工业污水处理后作为工业冷却水重新利用等。
出示图片“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对比图”“中国各流域水质图”“中国水系流域图”
师:要想解决水资源短缺空间问题,跨流域调水是最有效的措施,请大家读图分析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地理条件。
生:(可能的答案)
①径流量大: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干流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广(180万平方千米),水资源量大(占全国34%),属于我国的丰水区。
②流量稳定:长江年径流稳定,且季节分布较北方各河流相对均衡。
③横贯东西:长江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从长江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出示图片“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师: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西线三条大型水道纵贯南北,与东西流向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形成“四横三纵”的巨型水网,最终调水规模达448亿立方米,约为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7%,却几乎是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80%。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受水区有什么意义?
(板书)2.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意义
生:(可能的答案)社会效益:改善受水区投资环境,缓解用水不足,促进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促进受水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生态效益:美化受水区环境,控制受水区地面沉降趋势。
(板书)3.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师:综上,跨流域调水是为有效解决南北方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建设实施的,你还知道哪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它们建设实施的基础是什么?
出示图片“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中国工业总产值(2000年)图”
生:(可能的答案)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实施的背景都是资源或能源空间分配不均匀,区域供需不平衡。
出示图片“资源跨区域调配模式示意”
师:供需不平衡就一定能发生资源跨区域调配吗?这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实施还需要什么前提条件?
生:(可能的答案)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发生在同一行政管理主体(国家)下的行为。如果是纯市场机制的行为,国家与国家、区域之间的资源及资源产品贸易,不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围。此外,资源跨区域调配需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政策作为保障条件,需要在具有更高资源调配权力的区域中实现。
播放视频“辉煌中国——中国的圆梦工程”
师点拨:资源跨区域调配通过市场机制、行政指令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及产品在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移,满足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达到优化配置资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资源调配除了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效益,在资源开发、调运的过程中,还会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兼顾多方效益。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分析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区域差异决定了区域联系,通过国家的统一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板书设计】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随堂练习】
读图,“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势剖面图”,完成1—2题。
关于该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利于改善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 B. 不需动力提水,可自流引水
C. 可调水量较为丰富,但水质较差 D. 因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难度较大
该工程对调入区的影响是
①增加水源 ②环境污染加重 ③局部地区小气候恶化
④地面沉降得到缓解 ⑤提高航运能力 ⑥保护生物多样性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①④⑥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为了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山西省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促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据此回答3-4题。
对于山西省来说,向外输送煤炭比向外输送电力的优势在于
A. 提高经济效益 B. 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
C. 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D. 降低运输成本
目前,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是
①“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
②“西电东送”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
③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将减弱
④山西煤炭的开采因为种种原因已不具明显优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安徽省淮南市至上海市“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已于2013年10月底投入运营。据此完成5-7题。
与上海市相比,淮南市
A. 服务范围小 B. 服务种类多 C. 城市等级高 D. 城市规模大
“皖电东送”的主要原因是淮南市与上海市
A. 资源利用水平差异大 B. 能源生产和消费差异大
C.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 D. 人口增长和分布差异大
“皖电东送”对上海市的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 ②缓解能源紧张 ③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 C 2. D 3. C 4. D 5. A 6. B 7.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