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方案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方案2课时

资源简介

《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资料,结合实例,分析自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 结合实例,辩证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调出区经济、环境、社会的影响 。
3. 结合实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辩证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调出区经济、环境、社会的影响。
3. 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播放视频“西气东输工程”
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北至东南沿海,线路长,对沿线地区以及全国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这节课我们以西气东输为例,探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板书)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讲授新课】
(板书)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 西气东输的基本概况
出示图片“西气东输线路示意”
师: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于2002年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以新疆生产及中亚进口的天然气资源为来源,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地区作为天然气的主要输送目的地及消费地,建设从新疆至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输气管道。以一线工程为例,大家在图上找一找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经过了哪些省份?经过了哪些地形单元?
生:(可能的答案)经过省份:主要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
经过地形单元:自西向东分别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师:请大家继续思考,西气东输管道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利因素呢?
生:(可能的答案)输气距离远,线路较长,工程量大;经过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过不同的地势阶梯,地势起伏大,地貌复杂;跨越高山峻岭、大江、大河。
师:那为什么还要建设一个如此浩大而艰巨的工程?请大家阅读课本P70-73,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原因。
(板书)2. 西气东输的原因
出示图片“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2015年)”
师:能源资源是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国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很不匹配。读图思考,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在东部和西部有何差异?
生:(可能的答案)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主要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板书)①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出示图片“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图”
师:读图思考,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利用的能源是什么?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生:(可能的答案)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占到60%以上。
出示图片“2013年全国各省份主要废气排放量与煤炭消费量”
生:(可能的答案)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煤炭燃烧排入大气的粉尘是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导致大气污染。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以及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另外,运量巨大的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压力。
师: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天然气的开采难度较大;储运难度大,必须得通过管道输送;技术要求高,以前技术方面没有解决。
师: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天然气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主要成分为甲烷,与其他化石燃料相比,天然气燃烧时仅排放少量的二氧化碳粉尘和微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因此,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出示图片“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师:因此天然气具有燃烧效率高、清洁且使用方便,比较价格低等优势特点。在矿物能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3%—6%。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我国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师:从1980年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可能的答案)从1980年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表现出以下特征:煤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其他能源消费比重也不断上升。
(板书)②调整能源结构
出示图片“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图”
师:我国陆上天然气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生:(可能的答案)我国陆上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师: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20 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倡导形成亚欧非之间的能源互联互通大格局,西部是油气进口的重要通道。
【活动】分析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条件
出示材料: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近1/4。但是,21世纪之前新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
1. 分析自然条件对新疆天然气开发的影响。
参考答案:不利影响: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少,河流湖泊较少,水资源匮乏;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风力强劲,地表干燥,植被覆盖率低,沙尘多,沙尘暴威胁大等。
有利影响:多晴天,利于工程建设等。
2. 结合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特点,讨论新疆经济实力、技术力量、能源消费需求等社会经济条件对天然气开发的影响。
参考答案:天然气开采储运难度大,而新疆由于人口少,经济落后,市场需求量少,因此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天然气,天然气开采技术要求高,投资大,而且回收周期长,新疆由于整体科技水平低,资金匮乏,技术人员匮乏等,不利于开发。
(板书)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辩论赛】主题: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分组: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其中两组分别代表正方(利大于弊)和反方(弊大于利),第三组为裁判组。
2. 形式:①自由辩论:正反方展开辩论。②结辩:各一位同学总结陈词。
3. 小结:表格总结西气东输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师点拨: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意义评价需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
①对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②对输入地: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③对环境:对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师: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气的2/3。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价格,以促进西部发展?
生:(可能的答案)不能。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进口天然气比较,其开发利用的优势是价格低,而其他方面多为劣势,若提高价格,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就会失去比较优势,继而失去市场。
(板书)1. 对西部的影响 2. 对东部的影响
出示图片“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
师:读图4.1思考:西气东输如何促进东西部地区更加协调发展?
生:(可能的答案)资源从西部输送至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取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可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补贴和投资。
(板书)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活动】分析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出示材料及图片“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图”
发源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大分水岭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河流,其流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农业区。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5毫米。由于自然原因,墨累河流域的土壤中、河水里富含盐分,有的河水的盐度甚至高于海水的盐度。
1949年,澳大利亚开始兴建雪山调水工程,于1974年完工。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在大分水岭东部雪河流域建库蓄水,再通过隧道将东部的水引至西部墨累河流域,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
1. 分析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及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澳大利亚东南部大分水岭位于东南信风带上,东侧为东南信风迎风坡,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西侧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稀少。2. 说明澳大利亚修建雪山调水工程的原因。
参考答案:
自然原因:大分水岭东侧降水多,水资源多;西侧降水少,水资源匮乏。
社会经济原因:西侧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供不应求,技术、资金等有保障。
3. 讨论雪山调水工程对墨累河流域的城市供水和供电、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有利影响:增加墨累河流域的水资源,增加城市供水量和供电量,扩大农牧业发展规模,有利于缓解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不利影响:灌溉增加后,可能会加剧土壤盐碱化;农牧业规模扩大后,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以西气东输为例,主要通过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辩证认识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调出区经济、环境、社会的影响,以及对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随堂练习】
北溪2号(如图)是一条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全长1230千米。北溪2号投入运营后,将每年向欧洲出口天然气550亿立方米,与目前俄罗斯通过北溪1号(完成于2011年)出口的天然气总量相当。北溪1号与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一起,可满足欧盟国家约1/4的天然气需求。
(1)说明俄罗斯将天然气输送到德国选择管道运输的理由。
(2)描述北溪1号与北溪2号输气管道的主要分布特点,并简述主要原因。
(3)指出北溪2号线建设对输出国的积极作用。
【答案】(1)天然气为气态物质,适合管道运输;管道运输连续性强,输气量较稳定;运量大,运输损耗较少;运营成本低;安全性高。
(2)平行分布,距离较近,可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的中部,受周边国家的制约小,降低运输安全风险;主要为西南—东北延伸方向,连接俄罗斯与德国。
(3)促进天然气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能源出口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完善资源开发和应用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能源出口提供安全稳定的通道;有助于加强与欧洲国家的联系与合作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