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产业转移》教学方案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产业转移》教学方案2课时

资源简介

《产业转移》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以首钢产业转移为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以首钢产业转移为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综合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出示图片“首钢园滑雪大跳台”“首钢园工业遗迹博物馆与秀池”
师:左图是首钢园里的滑雪大跳台,右图是首钢工业遗迹博物馆和秀水池,曾经是炼钢炉和冷却池,透过图片,我们能看到,首钢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老首钢历时五年,自2005年到2010年完成全部搬迁工程。
产业转移——开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当头炮”;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有效途径。这节课,我们就以首钢搬迁为例,具体了解一下产业转移是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发挥“当头炮”作用的。
(板书)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产业转移
【讲授新课】
出示材料及图片“走近京津冀地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师:阅读材料,了解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功能定位的差异。
(板书)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了解京、津、冀的发展定位
出示图片“疏解非首都功能” “北京市1978—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师:你知道北京的发展定位及其调整中引发了怎样的“大互动”吗?
生:(可能的答案)疏解非首都功能,向外转移不符合其战略定位的产业,例如: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批发市场等。
师:河北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势是什么?以承接哪种类型的产业为主?
生:(可能的答案)一是区位优势,河北省处于京津冀都市圈中,是连接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重要桥梁;二是交通优势,河北省交通运输网飞速发展,几乎实现了全面覆盖;三是自然资源优势,河北具备充足的资源和能源保障能力;四是劳动力优势,河北省是人口大省,同时拥有很多科学研究所和高校,为培养产业高科技人才、研制新型科技提供有力保障。
(板书)2. 首钢搬迁的历史背景
师:以首钢搬迁为例,请同学们阅读材料,说说首钢为什么从北京搬出?
出示材料及图片“2005年至2010年首钢搬迁示意图”
首钢位于北京天安门长安街往西方向17公里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的城市类型为消费型而非生产型。当时为了增长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北京的城郊变为工企业发展的聚集地。
在1960年之前的几十年中,首钢初步发展了以东郊棉纺织、西郊冶金、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在这种综合背景的环境下,首钢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北京乃至中国重工业发展的“中国品牌”。
然而,在1995—2005年中,首钢的钢铁产量始终停留在了800万吨这个水平,在全国的钢产量排名也开始逐渐后退。在这一时间段里,钢铁年产量超过2000吨的上海宝钢集团大大超过首钢,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六的钢铁企业。
而面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首钢,只能降低产能消耗,处境颇为不堪。首钢集团将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求新的发展地点。此时,曹妃甸进入了管理者的目光范围。其所属省区河北省的领导也发现了该岛丰富的资源和开发价值。在这些基础上,两地相关管理者和规划者共同协商,使得曹妃甸正式作为新址。
生:(可能的答案)首钢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只有17公里,地处城市西部上风向的首钢涉钢系统,在北京石景山地区集中了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和轧钢等高耗能、耗水及高排放的生产工序。首钢产能与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北京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首钢的发展与首都环境、以及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
播放视频“曹妃甸工业区”
师:请大家观看视频,思考河北曹妃甸具有哪些优势吸引新首钢落户?
出示图片“曹妃甸工业区鸟瞰图”
生:(可能的答案)①前港后厂,海运铁矿石直接进车间,每年节约5—10亿运费②临港大型钢铁企业,从山到海的华丽转身。③海港,扩展了海外市场。④曹妃甸的优良海港优势是最大的吸引力。⑤另外,还有唐山工业基础好,土地资源广阔且廉价,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等等优势。
(板书)3. 首钢搬迁的影响 ①对河北省的影响
师:阅读材料,分析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这场“大互动”中,京、冀如何实现双赢?
出示材料及图片“首钢搬迁对河北省唐山市的影响”
材料一:唐山是钢铁大市,但由于钢铁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对外竞争力弱,钢铁行业的综合能力不强。首钢入唐,依据环保部的规定,首先将着手环保问题,逐步淘汰落后产能750万吨,并采取削减企业数量、整合企业资源等一系列措施,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增加产品种类,优化钢铁产业结构,从而推动钢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二:1.餐饮业。首钢搬迁规模巨大,所涉及的人员餐饮问题必然拉动唐山市餐饮业的发展,从而为唐山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娱乐业。随着众多首钢职员的到来,唐山的休闲娱乐业客源增加,消费需求大幅增加。3.房地产业。随着首钢大批员工的迁入,短时间内激增的住宿需求将刺激唐山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丰厚的客源。4.就业率将随着首钢入唐而上升,失业问题得到缓解。大规模的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唐山市民就业问题的解决,并带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生:(可能的答案)首钢搬迁将调整唐山的重工业格局,拉动唐山地方餐饮业、娱乐业、房地产业等配套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城乡面貌,同时增加就业率、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师点拨:对于首钢搬迁,最担忧的问题莫过于首钢搬迁会不会对曹妃甸地区造成污染?其实曹妃甸的新首钢也在不断的创新升级。
出示材料及图片“曹妃甸新首钢京唐公司的环境治理与产业升级”
2007年在渤海湾“填海造地”诞生于曹妃甸的首钢京唐公司,自2009年投产以来,不断发展,先后投入70多亿用于环保建设,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都进行充分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清洁生产。
如今已成为高档精品板材生产基地。在这座现代化的钢铁厂里,智能化的操作,在高炉前已看不到炼钢工人的身影,就连仓库、码头也都基本“无人”。
(板书)②对北京市的影响
出示材料及图片“首钢搬迁对北京市发展的影响”
对首都发展规划的战略意义。首钢搬迁工作的启动由党中央和国务院直接推动,它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这让各级官员和相关人士都充分认识首钢搬迁的意义重大。
对首都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意义。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市每年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达到7万余吨。首钢如果能迁离北京每年能减少近两万吨。
对北京水资源短缺现状的缓解。北京作为严重缺水城市,人均用水资源远低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北京市每天需要近300万吨水,但是现有的资源并不能满足北京的需求。首钢作为每年消耗近5000万水资源的耗水大户让北京这座水资源本来就不丰富的城市倍感压力。工业用水在北京城市用水中占据了近五分之四的比重,作为工业部门重要耗水对象的治金、化工和电力等部门又在北京工业用水中占据半壁江山。首钢搬迁之后,这5000多万宝贵的水资源将会得到更好的利用。
生:(可能的答案)对北京来说,随着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北京的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调整为服务业主导,产业内部结构呈现高端化特征。同时缓解水资源不足现状,生态环境也将有明显的改善。
出示图片“石景山首钢园涅槃重生——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师点拨:以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为契机。新首钢地区已经发展成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
(板书)③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全局意义
出示图片“京津冀区域关联示意”
师:请大家阅读材料,了解首钢搬迁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全局意义
首钢身为北京重工业产业行业中的空气污染颗粒物排放量大户,在现有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方式技术下,综合各方博弈考虑最终唯有首钢的搬迁转移,才是践行首都的环境保护新发展的最佳方式,并在首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打造一张具有世界水准的中国城市名片做出自有的贡献。
【活动】分析新疆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出示材料及图片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6年棉花产量达359.4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8%左右,近年来,新疆棉纺纱锭的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2016年,新疆产布1.76亿米,仅占全国布匹产量的0.2%,棉纺织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
2014年七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阅读材料并思考:
1. 分析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①新疆作为优质棉花重要产区,生产原料充足,原料运输成本低;②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③社会经济有利条件:政策优势、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低。
2. 说出“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①纺织业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②可以减少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东部发达地区,降低城市人口压力。
3. 新疆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会面临哪些困难 请你试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答案:①基础设施的完善问题,产业链发展需要相关基础实施的配套完善;②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③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技术等需要提高;④相应的政策及政府服务需要完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举措中——首钢搬迁为例,探讨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就是谋求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的产业转移,促进了产业的分工与合作,开启了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板书设计】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产业转移
【随堂练习】
读某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1—3题。
1.该年某区域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表示该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据此推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A. 第一产业将受到极大冲击 B. 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C. 第三产业不会受任何影响 D.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3.四个城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读图,回答问题。
(1)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
(2)企业把研发和总部留在北京,主要是因为北京_____(选择填空)。
A.能源资源充足,交通条件好
B.文物古迹众多,旅游业发达
C.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
D.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3)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互利共赢,请从三地中任选一地,说明产业转移过程中“赢”在哪里?
(4)以下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择填空)。
A.产业转移一定会造成产业移入地环境质量下降
B.产业移出后往往会导致移出地经济的全面衰退
C.转移方向一般是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D.产业转移应遵循市场规律,尽量减少政府干预
答案:1. C 2. B 3. D
4.(1)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重工业基础好。
(2)CD
(3)河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北京:分散首都职能,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交通、就业等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天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等。
(4)CD
解析:1. 分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产业结构比例解答。
解答:根据产业结构比例,该地第一产业比重很小,不到5%,第二产业比重超过50%,读图,①、②第一产业明显超过5%,④第二产业不到50%,只有③符合,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过程。
解答: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即第二产业的比重增加,B对,D错;第一产业受影响小,A错;第三产业会有影响,C错。
故选B。
3.分析:本题考查图表的判读能力和城市产业构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三轴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解答: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经济主要是发展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高低可以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此图为“三角坐标图”,根据图判断可知④的二三产业比重最大,因此城市化水平最高,故D正确,ABC错误。
4.(1)本题考查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的优势条件,旨在考查学生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掌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知识知,影响产业转移的乙因素包括: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和市场因素等。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的优势条件有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重工业基础好。
(2)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掌握北京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知识知,企业把研发和总部留在北京,是因为北京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故选CD。
(3)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熟记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以河北省为例,河北省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区,产业转移对河北省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机会。
(4)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熟记课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知识知,产业转移可能会造成产业移入地环境质量下降,A错误;产业移出后往往会导致移出地产业结构的调整,B错误;产业转移的方向为转移方向一般是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C正确;产业转移应遵循市场规律,政府应改善投资环境,尽量减少政府干预,D正确。故选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