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 人口【教学内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东多西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了解我国的人口特点。(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2.过程和方法:(3)能用实例说明我国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4)结合相关地图和资料简单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结合我国人口现状,树立正确人口观。【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难点:分析人口增长给我们国家带来的人口问题;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主要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设疑导入:世界上陆地面积排行前三的国家,你还记得是哪几个国家吗?学生回答:俄罗斯陆地面积世界第一,加拿大第二,中国第三。提问:你知道面积排行前三的国家人口分别是多少吗?讲解:俄罗斯和加拿大虽然陆地面积很大,但是人口并不多,俄罗斯人口居世界第九,加拿大居世界第38位,我们国家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或者案例让你能够感知到我们国家人非常多?(利用身边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事件和案例让学生有话可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旅游景点,医院,春运时人潮拥挤的图片。讲授新课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大声朗读:朗读课本第11页第一段,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及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讲解: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人口数量达到5000万人以上,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人的省级行政区域就有10个。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人口自然增长率讲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来衡量。计算公式:(这一部分内容不重要,简单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中国的人口增长学生读图:两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完成讨论,完成后派代表回答展示讨论的结果。读下面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对中国人口增长问题的探究。(1)提问: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示意图,说说我国人口增长的变化特点。(提示学生注意折线的变化节点)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2)提问: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个问题相对较难,可以从医疗,经济等模式给学生提示。)学生回答: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3)活动:辩论赛——人口众多给我们国家带来的主要是好处还是弊端?活动安排:班级的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持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每一组要为自己小组的观点找到实际的支持。每一个小组按照辩论赛的要求分为一辩二辩三辩和记录员,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准备和比赛任务。正方观点:人口众多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好处多。反方观点:人口众多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弊端多。(通过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加深对人口问题的理解,并位后续理解人口政策打下基础。)学生回答:人多的好处——劳动力丰富,国防兵源充足,经济发展迅速等。人多的弊端——交通拥挤,住房条件差,就业压力大,资源紧张等问题。教师小结,升华主题:我们必须使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协调好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数量保持在合理的规摸。计划生育政策(1)读图思考:1982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新中国成立增长速度放缓的节点。师生共同归纳,引出我国人口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2)出示计划生育政策内容,100年出生人口代数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了解计划生育的内容以及具体的要求。(通过读图片、漫画、图表,逐步分析我国人口的内容和要求,加深学生对人口政策的理解。)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理解计划生育政策①活动:交流讨论——你都在电视或者网络上见到过哪些以前的计划生育口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展示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我国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②估算在不实行计划生育条件下,201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与实际人口数相比,算一算少生了多少人。学生通过读图计算,独立自主完成问题的答案,教师找学生回答问题。小结:少生了近四亿人口③算一算实行计划生育和不实行计划生育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教育经费。指导学生读图,并完成计算,通过计算加深学生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解。不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 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人均粮食产量(千克/人) 321.47 407.84人均教育经费(元/人) 1150.71 1459.85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引导过渡: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的人口增长幅度开始大幅度的下降,且人口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世界人口的控制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伴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率的逐渐降低,人口增长放缓,新生人口逐渐减少,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人口问题。展示:出示我国2010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图(通过读图表,文字材料,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我国人口现状。)提问: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存在哪些人口问题?学生回答:人口老龄化提问: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呢?(学生结合实际回答)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劳动力资源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提问:我们国家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放开二胎政策。为了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因此在2013/2015年,我国先后实行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除此之外,还不断延长退休年龄。这是对我国人口政策的完善,在保持适度的低生育水平的同时,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人口东多西少过渡: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13多亿的人口是怎样分布的?怎样描述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呢?1.人口密度讲解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每平方千米)展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让学生对人口密度的程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①在图中找到中国,观察我们我国的人口密度在世界上来讲属于稠密还是稀疏?②讲解: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2.中国的人口分布(1)读图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我国的人口分布图,结合课本的相关内容完成学习任务。思考:①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提出者是胡焕庸,从黑龙江省黑河的到云南省的腾冲,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教师简单介绍胡焕庸,也可让学生阅读课本上胡焕庸的阅读材料。②思考讨论:为什么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可以从自然条件和人文经济条件上引导学生。展示我国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图帮助学生分析。教师小结:东南部水资源丰富,多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因此人口相对比较稠密。(2)活动:交流看法有人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你认同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站在东部和西部的角度分别分析,言之有理即可。课堂小结。课件展示知识脉络,由学生补充完整。课堂练习。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课堂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