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 题 4.1.1内战的爆发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新课
教学目标 了解国共两党对建国的不同主张,知道重庆谈判的背景、主要内容。知道内战的爆发,能够结合相关史实,了解内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变化。 学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培养依靠基本历史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共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重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2.难点: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期间复杂的政治斗争。
教具准备 PPT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照片 这挥手之间,被定格在1945年8月28日的延安机场。它像是表达了一种思维的过程,做出了断然 的决定;它也表明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过程 承转:那架从延安起飞的飞机要飞往哪里?毛主席等人又去干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抗战以后国共内战的爆发。
新课 要了解一场战争,我们要了解哪些因素?学生回答之后,师承转:首先我们来了解内战爆发前当时国共两党的情况 抗战胜利前夕,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分别召开代表大会,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1.呈现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大”的部分史料 引导学生思考: (1)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前途各有什么想法? (2)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对当时的百姓将产生哪些直接的影响?设问:蒋介石的反共内战的方针既定,那内战有没有马上爆发?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 承转:蒋介石既不想放弃内战的念头,又不能马上发动内战,那他是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出示蒋介石给毛泽东的三封电报的内容。问:根据电报的内容,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推测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如果毛泽东不去,蒋介石就可以把内战的责任推到中共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可以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和政权,同时借和谈之机争取调兵遣将、部署内战的时间 毛泽东等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去重庆谈判。出示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的照片 设问:明知有危险,明知蒋介石无诚意,毛泽东等人为什么还是要赴重庆谈判?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毛泽东去重庆,可以响应全国人民呼吁和平民主的呼声,尽力争取和平,制止内战;可以表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可以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和教育当时对国民党尚抱有希望的人民。只有这样才能用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真诚谋求和平的,是代表人民意愿的。如果毛泽东不去,蒋介石就会宣传中共无和平诚意,将内战责任推到中共身上 出示资料1和资料2 为什么重庆谈判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说明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想通过和平谈判来避免战争 承转: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重庆谈判取得了什么成果?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些方面没有达成协议? 签订了《双十协定》 国民党拒不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也可以补充当时双方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如中共提出参加政府;由中共人士担任山东河北等5省省主席职务;参加军事委员会;中共的军队编为48个师。国民党提出不得于现在政府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一揽子解决问题;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 承转:《双十协定》带来和平了吗?内战爆发 全面进攻其实国共在谈判期间就是边谈边打,《双十协定》签订后,双方冲突仍未停止。双方在1946年1月10日签订《停战协定》。然而在6月,蒋介石自认为准备充分,撕毁《停战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地图上指出位置 1.是什么原因让蒋介石自认为已经“准备充分”呢?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出示美国帮助国民党部署内战的图片 2.展示《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根据表格,说说内战初期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 面对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战争,如果你是弱方,你的心态可能是怎样的? 1946年一位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毛泽东谈话时,毛泽东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内战初期 扭转战局经过一年多的战斗,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出示1946.6和1947.6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力量对比图 设问: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国共兵力的消长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阅读课本,寻找原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列表格归纳 到1947年2月,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分散,被迫改为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2.出示地图《转战陕北》。在陕北战场上,1947年3月,国民党投入23万进攻陕甘宁边区,扑向延安。而人民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在延安以南激战7天7夜后,主动撤离延安 播放视频,了解共产党当时采取的一些战略战术。 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战略战术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课堂总结 在敌我力量改变的情况下,1947年夏,中共觉得战略进攻时机成熟,做出了新的战略决策: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至于战略进攻阶段国共的战况如何?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教学反思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 题 4.1.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新课
教学目 标 通过比较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2.知道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初步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 4.知道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地点,以及重要意义。
重难点 1.知道土地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2.比较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
教具准备 PPT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1)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2)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的协定是什么? (3)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怎样? 由问题(3)引发学生讨论: 共产党为何能够打败国民党呢? 引用陈毅元帅对淮海战役的一句评价: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引导学生从军事与民心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
新课 对比资料 了解概况 呈现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相关经济材料两则。 引导学生思考: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请概括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2)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国统区,你的日子会是怎样的? 2.教师进行总结: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经济状况: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呈现国统区人民生活状况图片加以印证。并提问:如果你是生活在国统区的人们,你可能会怎么做?继续图片印证。 3. 教师总结过渡:国统区的人民苦不堪言,展开了民主运动。那解放区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呈现《农民丈量图》,问: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呈现《 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提问:请你推测,以上政策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4. 比较与思考: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么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过渡到战争上。 教师利用地图《挺进大别山》讲述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自学课本 分析战争呈现资料《1948年解放战争形势图》和1948年国共实力变化情况。提问:如果你是1948年中共的领导人,你会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 2.呈现图片《三大战役》 活动设计:结合图片,自学课本P106-107,同桌合作,解决下面问题: (1)、请找出三大战役地点、时间、歼敌和改编人数以及解放的地区。 (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首先在哪个战场展开?为什么选择这里开始? (3)、淮海战役中决战的地点在哪里?根据教材图4-13,说一说淮海战役有什么特点? (4)、平津战役主要在哪一地区进行?主要采用的是什么方式?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点击链接三大战役基本知识归纳表格、《1948年解放战争东北形势图》、淮海战役的群众力量资料、和平解放北平资料。 3.呈现三大战役基本知识归纳表格提问:三大战役对国民党统治产生了什么具体影响?研讨问题明确原因展示解放战争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资料,思考:你赞同以上的观点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用相关史实证明。如果不同意,也请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史料分析、归纳共产党胜利的原因。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教师呈现知识框架体系。
教学反思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 题 4.2 新中国的诞生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和结果;自主学习,叙述中国人民政协的概况、作用;独立探究,理解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结合视频与诗词,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知道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过程方法目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诗歌阅读分析能力。从材料分析中,培养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对所探索的问题能阐述自己的观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培养热爱国家的情感。
重难点 1.重点:与新中国筹建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新中国诞生的意义。2.难点:新中国的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教具准备 PPT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活动1【导入】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 视频导入:通过开国大典的小短片,看到人民欢呼雀跃,引导学生回答发生了什么事,人民为何如何开心,引出新中国的诞生。
新课 活动2【活动】微课新中国的诞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非常大的鼓舞,也改变了人民的命运,但是他是如何诞生的呢?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下面这段微课。 2.出示微课,大致介绍为新中国诞生提供条件的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大致过程活动3【讲授】学生归纳3.让学生根据微课展示的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并列提纲。由学生代表进行展示。4.出示渡江战役相关图片,提问:渡江战役对于建立新中国有何影响?5.讨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占有绝对优势,为何最终胜利的却是共产党?引导学生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6.出示新中国诞生图片的人民群众反应,设问:新中国的建立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有何意义?7. 展示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屈辱史实的图片,论证长期的苦痛。提问这段历史何时结束,从而得出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我国的屈辱史。使中国走上了民主、独立、统一的道路8.给出中国解放前后的GDP和大学生人数变化,通过图表的反差直观反映新中国的诞生使我国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9.设问,让学生找出当今社会与之前相比的民主之处,得出中国的诞生是我们走上了民主富强的道路。在国歌配乐声中,描述新中国成立时的情景,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回顾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不懈斗争,进行小结。新中国的诞生,是百余年来人民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成果。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历史从此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也可以把这一框设计成一群外国记者对(1945~1949年)中国内战的连续报导。让学生扮演外国记者,对中国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与结果写出新闻报导和时事评论。
课堂总结 1949年10月1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的确,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到开国大典的举行,再到西藏的和平解放,无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巩固新中国时的高瞻远瞩和非凡睿智。这为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了良好的开端,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教学反思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 题 综合探究四 《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说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概况,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知道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2、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生活的联系。3、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激励自己的爱国之情,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感。
重难点 重点:两句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了解他们在历史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难点:综合各因素,分析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具准备 PPT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万里长城永不倒)歌曲中说的昏睡百年,国人已渐已醒。回忆打破中国统治者天朝大国迷梦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生: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与此同时先进的中国人带领人民大众寻求民族独立和富国之路。历经百年的血雨腥风,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翻开这厚重的历史,回顾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
新课 【重温百年历程】活动一:观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内合作探究,找出近代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看图片的时候注意找一找这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要求:1.寻找相应时期对社会变革起深远影响的的重大历史事件及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2.每个小组探究时间为3分钟,具体分组见左边小组任务分配;3.组长负责整合本组讨论结果并展示。生:小组讨论后分组展示成果时间项目1840~1859年事件人物1860~1879年事件人物1880~1899年事件人物1900~1919年事件人物1920~1939年事件人物1940~1949年事件人物过渡:这些事件和人物只是这百年历程的浓缩,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反帝反封建的抗争史。【感怀人民英雄纪念碑】过渡: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的步伐,他们屡挫屡奋,前赴后继,英勇抗争,为寻求救国兴邦之路,作出了重大贡献。屹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是为了纪念在中华民族百年奋斗过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而兴建的。让我们一起走近纪念碑,来了解下它的概况。值得注意的是,纪念碑碑身底层四周嵌有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让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这些浮雕的内容。(展示相关图片。)纪念碑的背面是毛泽东撰文周恩来书写的碑文:(学生齐读:)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活动二:个体独立提问,他组探究解答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和八块浮雕,独立思考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问题单上,由其他组同学探究解答。学生提问,并由其他组展示答案。(学生可能问到的答案)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选取这些事件作为浮雕的主题?这八块浮雕有怎么样的历史背景?设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我们应该怀着怎么样的态度感怀人民英雄纪念碑?总结:这几个历史片段体现的历史事件不仅是历史的转折点,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历史在这里沉思】 过渡:浮雕是百年历史的画卷,碑文是百年历史的陈诉。每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总会沿着浮雕和碑文提供的思路,引发对中国人民百年来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历程的深深思考。活动三:小组讨论提问,全班探究解答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组内合作设计出1-2个符合“历史在这里沉思”这一主题的题目写在问题单上,并请其他组的同学回答你们设计的问题。 学生提问,小组回答(师有所惑:中国人民探索独立和进步,追求解放和自由的历程,为什么早期一直都不成功,而后来能取得成功?这段历史给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
课堂总结 纪念碑用浮雕和碑文的方式,表达了对着一百年历史的怀念,其中包括对前人的缅怀和对后人的警醒。沉痛的代价时刻提醒我们居安思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致于落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年一代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学习人民英雄们艰苦探索,勇于牺牲的精神,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努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终生。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