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声声慢慢读愁情,字字句句品愁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 ,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代女词人, 派代表,有 之称。她的词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 ”易安居士宋婉约“千古第一才女”易安体写作背景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应该用怎样的情感读这首词初读感知请同学们思考:全词的诗眼是什么?愁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感读这首词?初读感知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诵读指导一读:用低沉舒缓、抑扬有致的语调、语气吟读红字。低沉舒缓,在低沉中有激情,舒缓中有快慢缓急。二读:突出词句中的重音(横线)。三读:读出惨淡的意境、凄清的氛围。通过对重音、语气、语调的把握和对寂寞的处境、悲惨的心境、凄清的环境等意境的感受,以声传情,表情达意。研读探讨解读愁情合作探究任务一:A: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抒情的诗句。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研读探讨解读愁情合作探究任务二:B:怎样入愁:请找出词中的意象。选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意象,联系所学,小组讨论,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小组讨论并交流,推荐小组代表分享交流成果怎么入愁意象秋风:渲染愁情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淡酒:象征愁情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大雁:象征愁情诗句: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怎么入愁黄花:喻指女子的容颜诗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梧桐:引发愁情细雨:象征愁情诗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直接抒情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抒情(词眼)(意象)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愁(意境)小结:怎么写愁?意境冷清、凄婉、愁苦之境情感孤寂落寞、悲凉愁苦之感研读探讨解读愁情合作探究任务三:C:缘何生愁:本词中的愁是什么原因呢?结合词人及创作背景简要分析。研读探讨解读愁情合作探究任务三:C:缘何生愁:本词中的愁是什么原因呢?结合词人及创作背景简要分析。①孤独之愁: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在李清照的心中留下了伤痛的烙印,她没有收获幸福与爱情,只能在暮年之时独自一人面对艰难的生活与动荡的世事。李清照的愁,是挥不去的情愁,是抹不掉的爱恨,是难以愈合的伤痛。②离乡之愁:流离他乡,天涯羁旅,其愁苦之情由此更加深重。词人在一个接一个引动愁绪的事物中,将自己的愁绪不断推向深处。③国破之愁:李清照经历了逃亡迁徙,经受了漂泊颠簸,切身感受到了动荡的时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李清照后期的词作是苦难战争的见证,是她亡国之痛、爱国之情的真实表达。总结全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词运用奠定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借景抒情秋风淡酒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表现了愁情之浓之深首尾呼应直抒胸臆词人生平创作以 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南渡小试牛刀当堂训练,举一反三请同学们探究《减字木兰花》《一剪梅》《武陵春》三首词表达的愁情有何不同。减字木兰花(此词作于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之时。)卖花担上,花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一剪梅(此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武陵春(此词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