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同步课程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同步课程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班别: 姓名: 学号: 自评:
一、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的测定,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实际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
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三、课前预习
导学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1. 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 , 重新组合成新的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填“增大”“减小”“不变”)
[合作学习]探究实验
1. 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总质量是否改变?如果改变是增加还是减少?
2. 你的猜想:
(1)
(2)
(3)
3. 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并记录,完成表格。
实验名称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天平是否平衡 反应的文字及符号表达式 结论
白磷燃烧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镁条燃烧
4. 交流讨论:
(1)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2)你认为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改进第三,四个实验装置?
导学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1. 五个不改变: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不变;化学反应前后 种类不变;
微观上原子的_______不变;原子的 不变;原子的 不变。
2. 两个一定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变;微观上 的种类一定变。
3.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四、课堂评学
1. 某物质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则该物质中含有的全部元素是( )
A.Fe、O B.Fe、O、H C.Fe、H D.O、H
2.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B.煤燃烧后质量减轻
C.双氧水分解后质量减少 D.10g的冰融化后变为10g的水
3. 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氧气)密封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4. 在化学反应A+B=C+D中,5克A与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若有30克A参加反应, 则需要B的质量为______,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班别: 姓名: 学号: 自评:
一、学习目标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三、课前预习
导学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阅读教材第93至94页)
1.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已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完成下列内容:
导学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以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例,说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CO2 意义和读法
12 32 44
宏观: ;
微观: ;
量的角度: 。
思考:
为什么可以直接用相对分子质量直接表示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2. 试着说出化学方程式 的意义:
四、课堂评学
1.将a g KClO3与2 g MnO2混合加热,待反应完全后残留固体质量为b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a-b)g B.(2+a-b)g C.(b-2)g D.(a-b-2)g
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X中未测值为零 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3. 在反应3Fe+2O2 Fe3O4中,Fe、O2、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A.3∶2∶1 B.56∶16∶232 C.56∶32∶232 D.168∶64∶2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