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同步课程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同步课程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班别: 姓名: 学号: 自评:
一、学习目标
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知道溶液的结晶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难点:溶解度的概念
三、课前预习
导学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阅读课本P33-P34,完成下列问题:
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不能无限地溶解食盐呢?下面以氯化钠为例探讨这个问题。(P34页实验9-5、9-6)
操作 向20 mL水中
加入5 g NaCl搅拌 再加入5 g NaCl搅拌 再加入5 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①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②上述的一定条件是 、 。
③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2.在 下,向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某种溶质的 溶液。
3.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某种溶质的 。
思考:
1.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2.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3.在一定的温度下,向100 g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3 g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为103 g,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导学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阅读课本P34-P35,完成下列问题:
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如何将一瓶不饱和的食盐溶液变成饱和的食盐溶液?把方法填在箭头的上下方。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导学三: 结晶方法
阅读课本P34-P35,完成下列问题:
1.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2.海水晒盐示意图如下:
粗盐 氯化钠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母液 多种化工产品
海水原来为食盐的不饱和溶液,到达蒸发池后,利用阳光和风力蒸发水,使食盐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继续蒸发溶剂,食盐以晶体的方式析出,母液是该温度下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结晶的方法有两种:
结晶(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结晶,也叫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增的物质)。
四、课堂练习
1.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温 B.降温 C.加溶质 D.倒出一些溶液
2.t ℃时,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硝酸钾,其中一定可行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③ D.①④
3、判断正误,如何改正。
(1)装有饱和溶液的瓶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体;
(2)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中的溶剂倒出一些;
(3) 在同一温度下,同体积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会比另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4)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 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降温晶体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海水和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班别: 姓名: 学号: 自评:
一、学习目标
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涵义。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难点:溶解度曲线
三、课前预习
导学一: 溶解度
阅读课本P35-P36,完成下列问题:
1.溶解度表示在 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 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 20 ℃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还可以怎么说?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20克A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配成饱和溶液,A的溶解度是20克。 ( )
20℃,20克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饱和溶液,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 )
20℃,20克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100克饱和溶液,则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
20℃,20克A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配成饱和溶液,则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
互相讨论:定性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四要素:① , ② , ③ , ④单位: 。
教师点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
导学二: (固体)溶解度曲线
阅读课本P37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这样的曲线简称“陡升型”,代表性的物质是硝酸钾,所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加,这样的曲线简称“缓升型”,代表性的物质是氯化钾,所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我们把这样的曲线简称“缓降型”,代表性的物质 ,所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
图上交点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于曲线上方的某一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位于曲线下方的某一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教师点拨: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但溶质有剩余;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交叉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导学三: 气体的溶解度
阅读课本P38,完成下列问题:
气体的溶解度:在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必须具有哪五要素?
未开盖时,汽水瓶内气压较大,但一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思考:
为了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常常把水喷向空中,为什么?
在寒冷的冬季,北方养鱼池的冰面上总要打很多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③ 氨气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它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就形成氨水,当温度升高时氨气又会逸出。试想在保存氨水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练习
1、你设想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是( )
A. 升温增压 B. 升温减压 C. 降温增压 D. 降温减压
2、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碳,其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只有①
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 ,该温度下甲、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2)在t3℃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
(3)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甲 乙;
(4)大量的甲物质中含少量的乙,可用 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4、如图是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2℃时,a的溶解度等于b溶解度
B.在t1℃时a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C.c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5、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从化学教材下册37页得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反常,如图1。
①KNO3中混有少量NaCl,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②现有一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 。
(2)图2,烧杯A中盛有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现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时,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
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
B.反应消耗水后,氢氧化钙结晶析出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于水
D.烧杯B发生的反应与烧杯A无关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