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第三课第2课时 青春有格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青春的魅力,释放青春的活力,激发青春的热情,树立自信、自强的青春态度,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2、能力目标: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3、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课本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第27-32页,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处划线标示知识点。1、“行己有耻”的含义? ★2、为什么要做到“行己有耻”?★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4、如何正确认识“止于至善”?★5、榜样的作用(力量) ★6、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根据标题、问题构建知识框架青春有格预习检测 1.“止于至善”,是人生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因此( )①“止于至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②“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③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徳④我们应该积极投身社会,做大事才能实现这一目标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有别于以往大学贫困生认定时的哭穷比惨,近日,某大学依托校园一卡通消费大数据识别贫困学生并进行“隐性资助”,“暗地里”向他们的饭卡里充钱,再用短信通知学生本人,该做法受到不少师生点赞。“隐性资助”旨在( )A.照顾受助学生的虚荣心理 B.消除部分学生的不平衡心理 C.倡导做好事不留名的社会风尚 D.使贫困生得到公平而有尊严的资助 3.吴礼凯腿部有残疾,在菜市场卖唱时捡到了6700元,报警后,失主前来认领时却非要给感谢费,一个要给50,一个只要10,二人发生“争执”。知道真相后,大家对两人的行为纷纷点赞,这是因为( )A.小伙自尊有骨气,嗟来之食不愿食 B.失主感恩知回报,金钱帮助博眼球 C.急人所急好小伙,亲近社会品德高 D.体验社会重过程,拾金不昧获关注 4.学校的宣传栏中会把评比的学习标兵、道德标兵、卫生标兵的贴在里面,让全校的学生都能看见。这样做是因为(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好的榜样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③好的榜样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④鼓励我们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在下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中,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止于至善”境界的是( )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熟知课本 小明所在的七年级二班召开有关“青春有格”的主题班会,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在班主任老师的安排下,班会设置了如下几个环节,请你与小明一起来完成以下任务。第一步:班会开始,班主任老师让同学们为本次主题班会拟写两条标语。(1)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拟写?第二步:班会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让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有关材料。小明组整理的结果如下:习主席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大会上深情寄语优秀典型为中国直升机追梦40载的吴希明说:“我的青春邂逅了中国直升机的春天。”少年时,他就把直升机的研发确定为自己的人生航标;高中毕业时,他考了当时全国唯一有直升机专业的学院:工作后,面对直升机研发缺经验、缺技术的难题,他说:“必须干出来!肯定能干出来!”……吴希明主持研发的直10取得了成功,我国直升机技术和产业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班内不良现象 抄袭作业、课间打闹、浪费饭菜、给同学起绰号、攀比吃穿等。(2)我们为什么要在生活中寻找像吴希明这样的“贤”作为榜样?(3)针对班内的不良现象,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谨遵习主席嘱托,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我的疑惑第三课第2课时青春有格参考答案预习检测1.D 2.D 3.C 4.D 5.C熟知课本(1)①行己有耻,止于至善;②明理知耻,止于至善;③自我省察,修身为本。(每条(2分),共计4分)(2)(8分)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答出2点即得8分)(3)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或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我们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⑤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⑦在生活中寻找“贤”,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⑧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只要答出其中6点即可得1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