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第九课第2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2、能力目标:能够体会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3、知识目标:认识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重点难点 重点:法律的特征及作用难点:法律的特征及作用课本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第89--94页,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相应处划线标示知识点。★1、法律有哪些特征?【是什么】2、 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是什么】★3、法律、道德、校规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是什么?【是什么】 4、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什么】5、法律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根据标题、问题构建知识框架 法律保障生活预习检测 1.下列能体现“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特征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B.全国公安系统开展大练兵活动C.南京市整治交通违法行为 D.某同学违反校规受到学校纪律处分2.陈某某因诈骗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一案例体现了我国法律(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由人民法院保证实施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节目主持人郎某某危险驾驶案一审宣判,被告人郎某某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郎某某被依法判处拘役3个月( )①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表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体现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陈姓兄妹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而相互推诿责任,致使年近九旬的老母亲袁某无人赡养,老人无奈之下将子女告上法庭。法院对这起赡养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审理,解决了老人的赡养问题。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 )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③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 ④法律指引、教育人向善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熟知课本 探究题:5. 在学校的法治教育课上,同学们听取了以下案例: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他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多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什么准则制约?这些准则有什么不同?(2)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为“阶下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法律有什么作用?我的疑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