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长护航——对“校园霸凌”说“不”!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为成长护航——对“校园霸凌”说“不”!

资源简介

为成长护航——对“校园霸凌”说“不”!
校园霸凌,指一种长时间持续的、并对个人在心理造成恐惧、身体和言语遭受恶意的攻击。
校园霸凌为什么可怕?
1、霸凌出现的条件之一就是力量上的不均衡,在很多时候,这个行为都会被定义为一个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的词儿——“闹着玩”,充其量是小孩打架,而不去制止,任其发生。
2、小孩子间的暴戾行为和倾向,有时候比成年人更严重,因为他们更不懂得控制情绪,更不受约束,这群孩子还对自己所拥有的破坏力一无所知,更无所顾忌。我不怕那些混社会的,但就怕这群半大小子,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3、但说他们“什么都不懂”是有待商榷的。因为那些欺负同学的孩子们,他们其实懂得很多东西。他们知道扇耳光别人会疼,他们知道扒光衣服会羞耻。他们甚至会去变着法、出各种主意,来折磨同学。他们清楚地知道,打骂侮辱可以伤害一个人。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做这些能给别人造成多重的伤害。
为什么会霸凌?
1、正面管教中对霸凌的解释:恃强凌弱是解决一个想象出来的问题或真实存在的问题的一种错误方式,是对自己的不胜任感进行过度补偿的一种长期行为。
当人相信自己足够好的时候,他们不会感到有欺负别人的需要。
当人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时,他们会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欺负是被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
那些喜欢欺凌他人的学生,往往是“回避型人格”。他们情感隔离,因为无法处理原生家庭的愤怒,就把这些愤怒转嫁在其他人身上。那么,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作为一种人格障碍,最深层的原因是脆弱的心理,扎根于内心深处的自卑,引发的心理暗示,摧毁了正常的自我评价体系,使得非常容易肆意解读别人对自己的评判,导致了恶性循环。”
“贬低别人,以夸大自己。”——鲁道夫.德雷克斯
如果霸凌者说实话:
中国教育名言:“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孩子的父母对于他们的教育往往施予大量的语言打击和暴力行为,能动手的绝不开口。
父母用暴力的行为,掩饰了他们在教育上的懒惰和不负责任。
他们想通过不断地打压教育,让孩子听话乖巧,但结果往往背道而驰。
在棒棍下成长的孩子,内心深处极度自卑、脆弱敏感,却诡异的崇拜强权,认同暴力。
曾经有记者采访因欺凌他人而获罪的未成年,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们会说:“谁在我小时候也是这么对我的,不然我怎么会那么‘听话’呢。”
而这个谁,就是曾经以“教育”为名对他实施暴力,给他造成心理伤害的人。
而“这个人”本该是他最亲密的父母。
父母不想在教育上花心思,也不想探究事实的成因,只要他们认为错了就打骂孩子。
却不曾想,等他日后拥有一定权力与武力的时候,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打压他人。
他信奉的原则是:“我不需要尊重别人。只要我实力够强,我就可以让别人听我的话”。
他从父母身上学到技能就是,用暴力欺压人,以此供他使唤。
校园霸凌和所谓的丛林法则支持者一样,都是低级又愚蠢的行为,真正的强者,需要拉帮结伙去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吗?那只是欺软怕硬的人渣。假如你真的家里有权有势可能没人敢动你,如果是靠团伙或者身材优势,那你就自求多福吧。
2、除此之外,就是趋利避害心理。
看到其他人欺凌同学,虽然心里有害怕、不平,但更多的是觉得如果自己不上去踩几脚,就会变成异类,就会遭到他们的欺凌。
因此,从旁观者变成了欺凌者。
一位网友曾在网上公开向她欺凌过的女同学道歉。
她说,一开始对她是没有任何意见和恶意的,但是看到全班都是那样对待她时,因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于是她也跟风,一起对她实施了欺凌。
因为害怕,所以从旁观者变成了欺凌者;因为恐惧,主动站到恶的一方。比如,今日说法里面有一期霸凌的事件,一群学生在欺负一个学生的时候,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出手,因此,他们猜拳,谁输了第一个上手。
“屠龙者最终变成了龙”,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选择。
对于校园霸凌,我想说:
1、别把“无知当个性”
无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者无畏”,把无知当个性。
人们常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所以不怕,并非它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它根本就不知道老虎有多厉害,但牛犊毕竟是牛犊,老虎终究是老虎,牛犊不会因为自己的无畏而变得更强大,老虎也不会因为牛犊的无畏而变得懦弱,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
“喜欢张扬个性,喜欢被人关注”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然而个性的张扬是为了让人佩服,是才华的展现,是种“正能量”;如果通过一些小聪明,甚至向别人施暴来展示自己的能力,那是无知者的表现,同时也说明施暴者心理有问题。“简单粗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人往往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了有些学生任性、放纵、专治甚至以暴制暴。
2、那微张的十指是我们打开这个世界的方式,紧握的拳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暴力,是一种以强凌弱的侵犯人身权利的极端行为。它具有反人性、侵人权、违法制、悖伦理、伤文明、坏风尚等特点和社会危害。校园暴力虽然少见,但是危害极大。
如果你不能控制你火爆的脾气,那么最终也会沦落为社会的最底层,甚至连普通人都比不上,因为普通人他们都会有一个温和的脾气和一些知书达理的性格,而你脾气暴躁,所有人都会厌恶你,这大概就是大家对于使用暴力的人最讨厌的一个地方,因为暴力它的确会让人感觉到痛快,但是随之而来带来的破坏感,也会让大多数人都接受不了,所以我们只有让自己的努力方向正确才能够使我们在生活的点滴,都能够达到一种理性和平的相处模式,暴力它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相反还会将许多问题给恶化。
3、任何借口,都不是你欺凌他人的理由
不要欺负别人
自己家的孩子不欺负别人是家教问题,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在家庭教育中,改变过去的“棒棍教育”。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向孩子表明,他的某些行为是会伤害到别人的,希望他下次不要这样做,并督促他改正。
同时,告诉孩子:“真正的王者,绝对不是以欺凌弱小来显示自己的强大,而是在一步步挑战强者的过程中慢慢变强,直至登顶。”
与三观正的同学为友,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告诉我们要交志同道合、真诚、正直、有理想、有抱负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往往相处融洽,能在学习和做人之上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避免自己被别人欺负
从众多校园欺凌事件中,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被欺凌的孩子身体一般较瘦弱,这就给人造成很好欺负的样子。
所以,孩子从小一定要有体育锻炼。
只要孩子有运动,他就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人欺负。
提升自己的武力值,是对抗校园欺凌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只有自己强大起来,别人才不敢欺负你。
拒绝校园欺凌,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愿每一个曾受到欺凌的心能再见阳光。
4、校园霸凌不是“法外之地”
关于欺凌者(学生),主要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我国民法总则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实施欺凌行为的主体(学生)为追责的主要对象,只要实施欺凌的行为,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刑事责任方面,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每个同学都有他的尊严,彼此之间多点爱、多点包容、多点侠义,学校才会变成真正的温暖花房。
拒绝校园欺凌,我们的青春都需要温暖。
拒绝校园霸凌责任书
一、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互谦互让,积极与老师和家长沟通,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不对同学使用暴力。
二、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不以暴制暴,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参与打架斗殴,不讲所谓的哥们义气,不进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不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网络贴吧、各类论坛等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论。
四、拒绝与校外不良人员交往。对校外不良人员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
五、增强友爱互助意识,团结同学。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
六、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在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提高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七、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立志做社会的栋梁之材。
八、如果我出现了被同学们认为“霸凌”的事件,我愿意被霸凌的同学以和我相同的方式来惩罚我。
九、我已知悉,渭南培文实验学校对“校园霸凌”事件零容忍,我愿接受此类错误学校对我的一切处理。
承诺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