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魔法转变 ,五步“成长”一、背景分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能会碰到一些困难,包括学习、亲子和社交方面,难免会出现“这太难了,我做不到”等想法,产生相应的畏难情绪,无法积 极思考办法来解决问题,甚至想要放弃。这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限制了学生的行 动和潜能。相比于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可以提高的。他们积极迎接 挑战;面对困难,努力想办法来解决;能从批评中学习,从他人的成功中学到新 知识,获得成长。研究表明,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可以通过训练得以转变加强的。 成长型思维强调“换一种说法,换一种思维方式”。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面对困 难时转变自己的表述方式,从而逐步实现表述背后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促进他们 的积极行动。二、教学对象初中生三、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懂得每一个人都拥有两种 思维模式,并且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可以通过训练得以转变、加强的。2. 情感目标:体验成长型思维带来的希望感和力量感。3. 行为目标:初步学会将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四、教学方法视频观赏、创设情境、教师讲授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好本子、中性笔和水彩笔。六、教学过程(一) 火眼金睛1.教师:同学们,请集中注意力,睁大眼睛仔细观看视频。视频结束后,老师会 提出问题。2.播放第一个视频,提问:为什么白色车可以直接穿过红色车?3.播放第二个视频,揭晓答案:因为红色车是平面模型。4.导入主题:在刚才的视频中,当我们换一个角度,从侧面观察红色车时,才发 现它只是一个平面模型。换一个角度观察事物,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换一个角度 看待事情,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换一个角度,就像魔法一样,会带来意想不到 的收获。现在,我们来到魔法城堡,开启一段“成长”之旅,一起来获取魔法秘 籍,进行魔法转变吧。【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同时导入话题。(二) 奇妙实验1.教师:同学们,我们必须成功穿越两道关卡,拿到魔法钥匙,才能打开魔法宝 盒,获取魔法秘籍。现在,我们来到第一关:奇妙实验。2.具体流程(1) 展示实验前提:数学课上学习几何时,初中生固固和成成感觉那些线条飞 来飞去,好像迷宫一样。他们一头雾水,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些什么。看着作业 上红色的大叉,他们这样想……(2) 展示固固的想法①我本来就不是学数学的料,几何太难了,我学不会。②作业做错了,我怎么那么笨?请学生在本子上回答两个问题:“假设你是固固,当你这么想时,你的感受 是什么?请写下来,并用一种颜色代表它。”“接下来,你会采取行动去改变现 状吗?请为你的行动力打分:0 代表完全放弃,10 代表积极行动。 ”(3) 展示成成的想法①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几何。②作业做错了,我得好好想想怎么改正。请学生在本子上回答两个问题:“假设你是成成,当你这么想时,你的感受 是什么?请写下来,并用一种颜色代表它。”“接下来,你会采取行动去改变现 状吗?请为你的行动力打分:0 代表完全放弃,10 代表积极行动。 ”(3) 呈现调查结果,形成对比。刚才实验中固固的想法属于固定型思维,成成 的想法属于成长型思维。两种不同的思维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和行动,同时影响着 学习成绩。(4) 呈现研究结果: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在学校测验中,持有成长型思维的学 生获得前 20%成绩的可能性是固定型思维学生的三倍;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学生则 在末尾的 20%得分的可能性是成长型思维的四倍。3. 小结:恭喜大家成功通关!魔法寄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与 固定型思维的混合体,我们的身体里面既住着固固,也住着成成。4.过渡:那么,什么是成长型思维,什么是固定型思维,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我 们继续前进去探索。【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的思维带来不同的感受和行动。(三) 思维挑战1. 导入:现在,我们来到第二关:思维挑战。2. 教师:经过第一关奇妙实验,你觉得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有什么不一样? (固定型思维: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回避困难;成长型思维: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勇敢面对困难,积极思考解决方法。) 3.教师:能力究竟能不能通过努力提升呢?一起来了解大脑的可塑性。(大脑和 肌肉一样,可塑性很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负责传递信号的“突触”会根据环 境的刺激和学习经验不断改变。当我们去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时,就会产生 新的突触,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强有力的连接。新的研究表明,在我们 的一生中,通过专心致志的努力与练习,人们能够使自己的大脑产生不可思议的 永久性变化。)4.教师小结两种思维模式的本质区别:核心信念 (对能力的看法) 不同及由此带 来的循环模式。倾向于固定型思维方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在出生时便设定了的,要么聪明,要么不聪明。他们穷其一生不断追求的就是证明自己的能力, 因此,“避 免犯错误”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事情,他们认为只有无能的人才需要努力。而倾向 于成长型思维方式的人则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的,挑战和失 败是提高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成功是努力的结果。5.教师:掌握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固固和成成身上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面对这些事情,他们可能会怎么想?事情 固固的想法 成成的想法数学测验成绩 不理想 唉,我就是数学能力不行! 没考好,有些失望。我得吸取教训,继 续努力。被数学老师 批评 老师对我有偏见,看不起我。 老师的意见能够帮助我学好数学。同桌这次考得 不错 同桌比我厉害,我不如他(她)。 同桌好棒,只要学习他 (她) 的方法, 然后认真去做,我也可以。6.教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初中阶段、高中 (职高) 阶段、大学阶段、工作第 1 年、工作第 5 年、工作第 10 年……固固和成成会有什么不同呢? (时间轴) 固固可能停滞不前,无法取得自己本来有潜力取得的成就,成成能够取得较高的 成就。7.小结:恭喜大家成功通关!魔法寄语:研究表明,倾向于成长型思维的学生更 能从过程中享受乐趣,他们会更在意自己从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他们不喜欢给自己贴标签,即使遇到困难、感到沮丧,也会随时做好冒险的准备,直 面挑战,不断攻克困难。【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种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懂得相对于固定型思维,成长型 思维的人更倾向于积极行动,不断努力,取得进步。(四) 魔法秘籍1.导入:成功穿越两道关卡之后,我们已经拿到魔法钥匙啦!大家是不是已经迫 不及待要打开魔法宝盒呢?研究表明,成长型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得以转变、加 强的。现在,让我们一起翻开魔法秘籍,看看怎么把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 维,并且付诸行动吧。2.魔法秘籍①写一写:我做不到A/我不会 A。写下来之后,抱一抱固定型思维,告诉自己: “这很正常,每一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混合体。 ”②寻诱因:是什么引发了固定型思维?是挑战? 困难?批评?失败?还是其他?③变一变:到现在为止,我尚未做到A/我还不会 A。④找原因: 因为我过去不懂得 B,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尚未做到A 我还不会 A。 (注意:这一步中的 B 必须是本人能够能控制或有所行动的事情。)⑤促行动:我要去学 B,使我能做到 A。3.举例说明:让我们尝试用魔法秘籍把固固的想法转变一下。①写一写:我本来就不是学数学的料,几何太难了,我学不会。②寻诱因: 当看到数学作业上红色的大叉时,我的固定型思维就跳出来了。③变一变:到现在为止,我尚未掌握解几何题的方法。④找原因: 因为我过去对角的知识不熟练,空间思维练习少,所以到现在为止, 我尚未掌握解几何题的方法。⑤促行动:从今天开始,我要认真听课、及时总结、请教老师和同学、多做练习, 我就可以解出几何题。(五) 魔法转变1.导入:最后,让我们运用魔法秘籍来对自己的固定型思维进行魔法转变吧!见 证奇迹的时候到了。2.学生在本子上完成以下内容。(1) 运用魔法秘籍来转变固定型思维 ①写一写: ②寻诱因: ③变一变: ④找原因: ⑤促行动:(2) 魔法转变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现在马上可以做些什么呢?3.分享学生的两个例子:关于兴趣爱好和亲子相处方面的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 型思维。4.呈现海报,布置作业:拓展练习——换一个说法,换一种思维。觉察自己的固 定型思维,记录下来并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来转变。坚持一段时间,看看自己有 什么变化。5.魔法寄语:培养成长型思维需要不断练习。过程中难免有反复,我们要看到自 己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改变也许艰难,但努力就会有成长。6.总结:同学们,魔法城堡之旅顺利结束。大家都成功拿到了魔法秘籍,期待同 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运用,收获成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尝试将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 长型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