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西北地区 练习-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word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西北地区 练习-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word 含答案)

资源简介

5.3 西北地区 练习-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分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金色中国”——茫茫戈璧,黄沙漫漫
D.“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主要分布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灌溉的地势平坦的地区
B.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地带广种水稻、小麦、棉花、瓜果
C.西北地区依靠冰雪融水,畜牧业和林业发达
D.内蒙古牧区以高山牧场为主
3.读甲、乙两省区的轮廓图,关于两省区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省区都位于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
B.两省区的自然资源丰富
C.两省区的气候特征都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两省区的经济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4.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干旱,但宁夏平原素有“塞上江南”之称。请据下图分析,其形成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②黄河经流,水源充足 
③历史悠久,农业发达  ④“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阅读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土地辽阔,人口密度小
B.②地区降水最丰富,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C.③地区比①地区纬度更低,所以夏季更炎热
D.④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可以跨区域支援其他地区
6.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器携带月壤返回地球,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北纬41°10′~43°22′,东经110°20′~113°)着陆场。返回器选择在四子王旗着陆是因为该地有符合探测器安全返回的自然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
①位于内蒙古草原,地形平坦开阔 ②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晴天多
③地处我国内陆,远离国境线 ④人口稀少,附近交通方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我国西北地区风沙大,降水少,气候干旱,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 B.纬度高 C.地处内陆,距离海洋较远 D.多盆地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形的突出特点是( )
A.区内没有外流河 B.干旱少雨 C.“三山夹两盆” D.平原、山地相间
9.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主要是因为( )
①昼夜温差大,瓜果含糖量高 ②土质特殊
③灌溉的水源特别 ④日照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0.每年秋天,大量的河南农民奔赴新疆去采摘棉花,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昼夜温差大 B.空气湿度小 C.灌溉水源足 D.劳动力充足
11.新疆“葡萄瓜果甜又甜“的原因是( )
A.品种优良 B.灌溉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12.新疆有一怪:“干旱盼太阳。”天气越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天气干旱,河流断流,吸引游人观光 B.气温高,有利于牧草生长
C.天气干旱,太阳能丰富 D.气温高,冰雪融水多,灌溉水源充足
13.《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国人对诗词的热情。以下诗词均以“春”为关键词,其中描述西北地区景观的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塬、梁、茆、川等不同的地貌景观。读“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图”,思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另一方面采取修梯田、挡土坝等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B.图中的缓坡地种植优质山杏、牧草、修梯田
C.图中的陡坡应该发展种植业,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D.图中的坡脚应修挡土坝、护坡坝
15.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引进资金和人才,使农业、工矿业、旅游业等得到强劲发展。这一事实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应( )
①因地制宜 ②优势互补 ③完全均衡 ④体现特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社会调查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渠道。以下是某中学组织开展的“调查家乡”活动所获信息。据此判断,该家乡最有可能的所属省区是( )
地理位置 西北地区
气候特征 年降水量几乎都在400毫米以下
生产生活 以畜牧业为主,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文化娱乐 那达慕大会是该地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甘肃省 C.青海省 D.内蒙古自治区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卡
“双碳”目标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零排放”。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读图1,写出新疆油气田主要分布的两大盆地。
(2)根据图2,归纳新疆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新疆能源绿色转型提出具体措施。
18.天山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绵延中国境内约1700千米,主要位于新疆。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图1中库尔勒位于乌鲁木齐的_____方向。
(2)据图1描述天山植被分布的特征,并结合图2说明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
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那里的牧民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他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3)根据材料,简述天山牧民转场的大致过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种迁移游牧方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A
6.A
7.C
8.C
9.D
10.D
11.D
12.D
13.B
14.C
15.B
16.D
17.(1)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新疆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特点是以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低,比重不断上升
(3)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低碳技术推广等
18.(1)库尔勒位于乌鲁木齐的南方。
(2)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不同海拔高度气温、降水的变化导致植被的明显变化。
(3)过程:夏季在海拔较高的草甸、草场放牧;冬季在山麓牧场放牧、过冬。这种转场的游牧方式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了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