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萧山区临平区富阳区临安区等多区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萧山区临平区富阳区临安区等多区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期末综合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D A C D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C D A A A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C A A B D A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
31.(10分,每空1分)
(1)西半球
(2)非洲;太平洋;巴拿马运河
(3)①;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从中间向四周入海,呈放射状
(4)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32.(10分)
(1)促进了交流,有助于民族团结;建立了一整套治国体系,巩固统治。(每点2分,共4分)
(2)郡县制(1分);加强中央集权。(2分)
(3)秦朝。(1分)意义: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统一车轨两轮间的距离,有利于促进交通的发展,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与往来;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任选其中一项措施分析意义,2分)
33.(10分)
(1)从兽骨到铁器的变化(1分)。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2分)
(2)都江堰水利工程。(1分)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有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繁荣,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2分)
(3)以农为本(1分);文景之治。(1分)
(4)贾思勰(1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1分)
34.(10分)
(1)①东汉;②北魏(2分)
(2)秦始皇:焚书坑儒(1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刑罚苛刻,引起人民的反抗。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依靠儒家学说巩固政权和统治。(分别描述秦始皇、汉武帝措施产生的影响,共2分)
(3)西周:C;春秋战国:A;秦朝:D;三国两晋南北朝:B。(4分)
PAGE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期末综合练习答题卷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1~30 31 32 33 34
得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
(1)
(2)
(3)
(4)
七年级中国历史 人文地理综合 第1页 共2页
32.(10分)
(1)(4分)
(2)(3分)
(3)(1分) (2分)
33.(10分)
(1)(1分)
(2分)
(2)(1分) (2分)
(3)(1分) (1分)
(4)(1分) (1分)
34.(10分)
(1)(2分)① ②
(2)(2分)秦始皇:
汉武帝:
(2分)
(3)(4分)西周:( ) 春秋战国:( )
秦朝:( ) 三国两晋南北朝:( )
七年级中国历史 人文地理综合 第2页 共2页
PAGE
中心贸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期末综合练习
(七年级上册,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21年11月14日是杭州亚运会倒计时300天之际,亚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据此,回答1-2题。
1.亚运会前后,将有众多国内外选手、观众乘机落地州萧山国际机场。下列图例表示机场
的是(▲)
A B C D
2.届时,众多国内外友人走出赛场,去感受杭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为了更好地浏览杭州各个景点,他们可以借助(▲)
A.杭州行政区划图 B.杭州地形图
C.杭州旅游景点图 D.杭州交通路线图
3.下列关于甲图和乙图中A、B两点的共同点,
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都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C.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D.都位于同一条经线上
4.下列四幅图的图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其中表示河流最宽的是(▲)
A.1∶100 000 B.1∶10 000 C.1∶1000 D.1∶1000 000
西湖龙井是杭州著名的特产,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杭州一张响亮的名片。结合下图,回答5-7题。
5.读图,西湖龙井分布区的主要地形是(▲)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地
6.图示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A.北高南低 B.中间高,四周低
C.西南高,东北低 D.东高西低
7.杭州龙井茶远销海外,在欧美等国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体现了区域之间的(▲)
A.技术联系 B.人才联系
C.文化联系 D.物产联系
陆地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读图,回答8-10题。
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1页 共6页
8.关于以上大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大洲和②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B.③大洲濒临两个大洋
C.赤道穿过④大洲的中部
D.四个大洲面积按从大到小是③②①④
9.美国影片《未来水世界》讲的是由于全球变暖,海水把世界上大部分陆地都淹没了。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你认为最后的陆地最有可能出现在(▲)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世界各个地区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差异,共同构成了风光迥异的自然景观。下列图片 呈现的景观和图中大洲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④ B.乙-① C.丙-② D.丁-③
11.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
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最早古人类——元谋人。下列对元谋人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距今 170 万年左右 B.能直立行走被称为“元谋直立人”
C.会人工取火 D.会使用石器
12.下列化石或文物能为考证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的是(▲)
①人面鱼纹彩陶盆 ②地穴式房屋 ③稻谷遗存 ④猪纹陶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周王室衰微
C.周天子势力强于诸侯 D.齐、晋主动与鲁国结好
14.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A.实行“礼治” B.“无为而治” C.实行“仁政” D.依法治国
15.“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以上说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A.严重破坏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B.楚国人成为中原人
C.楚国经过努力终于称霸中原 D.在争霸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2页 共6页
16.右图是战国七雄示意图,其中楚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17.《三字经》写道:“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从这段材料中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有(▲)
①夏、商、西周政权更迭的历程
②三个朝代中,周朝的统治时间最长
③暴政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规律
④禹在位时,“公天下” 变成了”家天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在有效惩治受贿的同时加大打击行贿力度,形成强大震慑。秦朝时,某官制“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宰相 C.郡守 D.太尉
19.《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 D.为打败项羽打下了基础
20.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
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21.这一时期的特征,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与此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有(▲)
①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②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③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下列关于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汉武帝时期,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B 东汉时期,洛阳建立白马寺 道教逐渐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C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军大败 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 魏晋时期,胡床、椅子传入内地 反映了当时各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3页 共6页
23.作为人类历史上成功实施的首个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工程,“嫦娥四号工程”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科学家对天体运行展开探索,其中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
A.张衡 B.蔡伦 C.祖冲之 D.鲁班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据此,完成24-26题。
24.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25.右图所示措施颁行于(▲)
A.秦朝
B.西汉
C.西晋
D.隋朝
26.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被誉为“书圣”的是(▲)
A.胡昭 B.王羲之 C.欧阳询 D.颜真卿
27.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 B.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C.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 D.促进了民族交融
28.为进一步展示海昏侯国遗址汉文化,让遗址文物“活起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举办了2021海昏汉文化旅游月活动。作为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考古大遗址,对研究西汉侯国历史具有独特的重大意义。以下关于西汉说法错误的是(▲)
A.刘邦称帝后承袭秦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B.文景二帝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盛世
C.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建树,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局面
D.张骞通西域,促进了西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
29.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它证明了今天的哪一地区在当时就是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范围(▲)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蒙古
30.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正式西传始于西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这个时期,丝绸的传播源、传播的目的地、传播的路线都非常清楚,有史可依,有据可查,传播的数量也非常大,东西方是有计划、甚至是有组织的进行丝绸贸易,所以丝绸之路真正开辟于西汉武帝时期。”下列对该学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张骞凿空” 之前东西方并无交流通道
B.先秦时期有组织有计划的丝绸贸易已广泛开展
C.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情况有史可依,有据可查
D.丝绸是中国出口西方的唯一商品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读下页图,回答问题。
(1)Ⅰ属于 ▲ (东/西)半球。(1分)
(2)请写出下列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甲 ▲ (大洲);a ▲ (大洋);大洲丙和丁的分界线是 ▲ 。(3分)
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4页 共6页
(3)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大洲河流分布特征的是 ▲ (填数字),乙大洲河流呈现此分布的原因是 ▲ 。(2分)
① ② ③ ④
(4)图中A地属于 ▲ 气候,B地的气候特征是 ▲ 。B、C、D三地比较,降水最少的是 ▲ 地,原因是 ▲ 。(4分)
第31题图
32.(10分)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灭商后,周公围绕分封制进行制度革新,立71国,姬姓居53。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封国,其封地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将血缘亲疏关系引入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
——摘编自《周公的制度革新:分封制与宗法制》
(1)根据材料一,说说“周公围绕分封制进行制度革新”的作用。(4分)
材料二:秦统一后,赢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 《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2)材料二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二,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3分)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3)材料三中《史记》记载的这些举措出现在哪一朝代?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项举措分析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3分)
33.(10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领先世界,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5页 共6页
材料一:
图1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图2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材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材料二:某水利工程示意图(如右图)
(2)根据示意图信息,写出该水利工程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水利工程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影响。(3分)
材料三:(汉景帝) 诏曰:“衣,天下之本也。黄全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下令)郡国(各地)务劝衣桑。”
——《史记·景帝本纪》
(3)材料三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写出史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局面的名称。(2分)
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名要术·种谷》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该著作的作者和该书在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34.(10分)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局部)
秦 西汉 ① 魏 西晋 十六国 ② 东魏 北齐
蜀 西魏 北周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1)材料一表格中①和②分别指哪个朝代或政权?(2分)
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2)秦始皇和汉武帝是如何“统一思想”的?为什么说“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4分)
(3)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请将下列表格中左侧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与下面的阶段特征相对应。(填写序号)(4分)
西周: A 争霸与变革的激荡时代
春秋战国: B 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
秦朝: C 以礼制为命脉的王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D 开拓中的大一统帝国
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6页 共6页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