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萧山区临平区富阳区临安区等多区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萧山区临平区富阳区临安区等多区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与社会模拟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A B A B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D A A A B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A C C A A B B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每空1分)
(1)①四川省;②云南省;③广州;④杭州;重庆市;
(2)黄海;
(3)柴达木;内蒙古;
(4)太行;二;三
(5)帕米尔高原
(6)a;C
32.(13分)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2分)
(2)依据:《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或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人们的悲惨生活;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分,任写一点即可)
(3)主要原因:①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③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答出任意两点或意思相近观点即可)(2分)
(4)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分)
认识: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艰难曲折的。(回答出两条,言之有理即可)(2分)
33.(13分)
(1)建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2分)
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1分)
(2)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1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分)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1分)
(3)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2分,各1分)
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各1分)
(4)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1分)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或占领南京)(1分)
(5)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与材料相关言之有理任一条即可得分)(1分)
PAGE
1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期末综合练习答题卷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1~30 31 32 33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4分)
(1)(5分)① ②
③ ④
(2)(1分)
(3)(2分)
(4)(3分)
(5)(1分)
(6)(2分)
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1页 共2页
32.(13分)
(1)(2分)
(2)(2分)
(2分)
(3)(2分)
(4)(2分)
(1分)
(2分)
33.(13分)
(1)(2分)
(1分)
(2)(1分)
(1分)
(1分)
(3)(2分)
(2分)
(4)(1分)
(1分)
(5)(1分)
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2页 共2页
PAGE
中心贸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期末综合练习
(八年级上册,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图中长方形代表亚欧大陆,圆形代表中国,能正确反映中国位置的是(▲)
A. B. C. D.
2.下列省级行政区,既临海又有陆上邻国的是(▲)
A.滇和辽 B.辽和桂 C.滇和桂 D.吉和琼
3.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西多东少的态势
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读下面甲、乙、丙、丁四个轮廓图回答4-5题。
4.四幅图中的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以上四省区中,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读右图,关于该河流各河段水文
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下列有关台湾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B.台湾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盛产小麦、甘蔗、茶叶等
C.台北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 D.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1页 共6页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复杂的自然环境使我国不同区域的生产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下列被深深烙上黄土高原印记的是(▲)
A.安塞腰鼓,窑洞居住 B.靠天养畜,牦牛成群
C.临河建屋,小船悠悠 D.绿洲农业,瓜果飘香
9.成都平原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其农业发达的原因正确的有(▲)
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③耕种历史悠久,有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④地形平坦,适宜耕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它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优越条件,包括(▲)
①气候宜人,土地广袤,矿产资源蕴藏丰富
②地处东海之滨,大陆海岸线中枢,交通方便
③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④经济基础良好,教育发达,人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导致中国走进一百多年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12.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转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永安初建政权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定都天京
13.史学家蒋廷黻认为,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证“相当的成绩”的有(▲)
①创建北洋水师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
A.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变革 B.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
C.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5.“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材料观点的是(▲)
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2页 共6页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6.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其中“国体之改革”理解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③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爱国救亡精神 B.自由民主意识 
C.民主法治观念 D.实业救国愿望
18.历史必将铭记这样一些历尽百年沧桑的上海地标——“这一……大事件,距离上海开埠78年,距离辛亥革命10年,距离五四运动2年……青砖黛瓦的石库门建筑与海纳百川的远东大都市上海,一同见证了浩浩荡荡的红色巨流。”这一“大事件”是指(▲)
A.鸦片战争  B.中共一大  C.七七事变  D.新文化运动
19.1924年1月孙中山写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A.创建了同盟会  B.领导辛亥革命  C.进行国共合作  D.进行二次革命
20.毛泽东曾说,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秋收起义的失败 D.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21.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军队建设。下列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22.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对应的内容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国共对峙时期
23.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
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3页 共6页
24.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C.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25.下表统计数据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中国某次战役的战果。此战役(▲)
大小战斗 1824次 攻夺据点 293座 毙伤日军 12645人
毙伤伪军 5135人 俘虏日军 281人 俘虏伪军 1407人
伪军反正 1845人 日军投诚 7人 破袭交通 铁路948里,公路3044里
缴获 步马枪5437支,手枪281支,轻机关枪179挺,重机关枪45挺,山炮16门,重炮3门
A.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C.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 D.是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大胜利
26.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对日军的首场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由此可知,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7.1938年3月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军民集会,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毛泽东亲自撰拟了一幅挽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何在?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何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在挽联中,毛泽东认为“抗日胜利的原因何在?”(▲)
A.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B.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C.抗日战争得到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D.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和苏联的对日宣战
28.蒋介石在1946年6月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其标志是国民党军大举进攻(▲)
A.华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29.解放战争时期,民间流传的一首歌唱道:“好比一把剑,
直插在蒋介石的心里面。”歌里唱的“一把剑”的含义是指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为进攻
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4页 共6页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30.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下列史实表述准确的是(▲)
①洋务运动创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
②百日维新时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1905年停止科举制,统一全国学制 ④创办《申报》《解放日报》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中国地图,完成下列题目。(14分)
(1)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省级行政区
或行政中心。
省级行政区名称:
① ▲ ,② ▲ ,
省级行政中心:
③ ▲ ,④ ▲ ;
与①省相邻的某直辖市为 ▲ 。
(2)写出我国的临海⑤ ▲ 。
(3)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名称:
A. ▲ 盆地,B. ▲ 高原
(4)C. ▲ 山脉,是我国地势第 ▲ 阶梯和第 ▲ 阶梯的分界线之一。
(5)D省有我国领土最西端 ▲ 。
(6)我国第二大岛屿是图中的 ▲ (填字母),你认为下面哪个美称可以用来形容岛屿
b( ▲ )。
A.红松之乡 B.天府之国 C.蝴蝶王国 D.石油宝库
32.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13分)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上述评论的?(2分)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一道闪电划过”后为什么“黑暗依旧”?(4分)
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5页 共6页
材料三:“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已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教授柯伟林
(3)结合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说说1945年中国能成为“名义上的大国”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四:“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从哪里开始兴起并发展的?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5分)
3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青年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国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三: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材料四: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后,取得了哪些成果?在这一时期,有一支中共领导的军队战功显著,被誉为铁军,该军队的名称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36年为了使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这对国共关系的变化有何重要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请写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各一著名战例。在两次国共合作时期,分别建立的两个“战线”是什么 (4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的军事基础是什么?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2分)
(5)通过以上探索,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什么启示 (1分)
八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综合 第6页 共6页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